发现“微生物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如何解决?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   作者:张群英
[导读] 近年来,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种检验方式在临床疾病的诊断
        张群英
        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0100
        近年来,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种检验方式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医治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得临床与检验之间的关系越发密切,因此,医学检验科在质量管控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仍然没能杜绝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的情况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既然无法避免,那么就要在事情发生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本文就发现“微生物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如何解决展开探讨,总结几点应对措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这一问题上,检验科对临床颇有微词,而临床对检验科也颇为不满,但笔者认为两者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先来说说临床方面,众所周知,标本在检验之前需要历经采集--保存--运送等几道关口,其中的任何一道关口工作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标本采集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采集时间和采集方法,比如血标本应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完成采集,并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执行,应在二十四小时内采集两至三份标本,且每次需同时采集两至三瓶,但是临床护士通常只采集一瓶标本,且不管患者是否有发热症状,甚至有护士直接在患者输液侧完成标本的采集,还有一些护士在采集尿培养标本时,仅为患者提供留取标本的容器,让其自行留取,并未明确告知标本采集方法,以致于标本受到污染,影响检测。在标本采集容器方面,以细菌标本为例,在留取标本时应使用具有无菌、封闭、加盖等特点的容器,但是临床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并未按要求使用无菌容器,甚至将标本混在一起送检,故极易造成标本污染的发生。在标本保存和运送方面,其实标本在采集后需要立即送检,室温下保存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而夏季还应适当缩短保存时间,若搁置时间过长,标本则会变得干燥无法检测,而且还会造成杂菌生长和细菌死亡的发生,有些病原菌属于需氧菌或厌氧菌,不能长时间在空气中暴露,需要床旁接种。有的标本或者病原菌需要保温或立即检测,而临床和检验科都没有做好,亦影响培养、鉴定、药敏结果,这些往往在临床、检验科繁忙的工作下更容易被忽视。
        
        检验科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技术操作方面,微生物培养、鉴定经济效益不大,尤其是标本量少的医院,完全靠手工。所以微生物的建设并未受到重视,缺乏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受此影响病原微生物的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等工作并不规范,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细菌培养、鉴定需要2-3天或者更长时间,培养时间不够、微生物工作人员交接不仔细均容易导致不准确的结果。另外,微生物存在重药敏轻鉴定的问题,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做细菌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针对感染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对病原菌菌种类别并未明确要求,而检验科因细菌鉴定较为耗费时间,再加上个别人员经验不足,往往在药敏结果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发出检验报告,并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临床医生得到药敏结果时若没有习惯使用的药物,尤其是临床所用药物未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时就会对检验科产生不满。
        针对上述矛盾,建议各个医院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从以下几点入手解决问题:
1.临床方面应开展微生物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工作
        近年来,新菌种不断出现,加之细菌名称不断更新,以致于临床医生和护士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病原学意义和判断标准,对此需要检验科及时将与细菌有关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告知给临床各个科室,以此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应与临床展开探讨,制定标本采集、运送以及保存的规范流程,以便于确保标本分析前的质量。
2.临床应明确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细菌培养不仅有助于感染病原的尽早明确,还能够将此作为依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产生耐药菌株,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所以无论是门诊患者还是住院患者都需要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必要的细菌培养,需要检验科与临床加强沟通,必要时邀请临床参观实验室,重视微生物检验结果。
3.规范抗菌药物管理
        可供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有很多,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合理联用、用药时间长、更换无依据等问题,受此影响细菌耐药现象越发严重,为此需要各个医疗部门加大抗菌药物监管力度,督促临床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规范用药。
        
4.检验科应确保标本能够及时准确的检验
        检验人员应增强自身工作责任心,学习与检验领域有关的最新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应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并自觉接受质控检查,促使检验科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进一步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病原学信息。
5.建立科学的报告模式
        检验科应改变与以往收标本--做培养--发报告的工作程序,而是要重点考虑检验报告的可信度以及临床诊断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尽量避免发出自相矛盾的报告给临床带来不良后果。
6.增强检验科与临床科的联系
        当前临床方面存在细菌耐药性持续增长的问题,这一问题给临床治疗造成了 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检验科加强与临床科的联系,及时掌握患者临床资料,并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工作中,定期向临床反馈医院耐药监测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便于临床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细菌培养信息,进一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之,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为了更好地服务临床,希望检验科和临床共同努力,遇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指责、相互推卸责任,累积经验,临床把控好标本的质量,微生物室做好质控,携手共进,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