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0500
提及青霉素,想必大家对它都不陌生,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生素药物,在保护人类生命健康以及与细菌作斗争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青霉素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便已被发现,也正因此它拯救了无数个战士的宝贵生命,这一发现也成就了青霉素药物的工业化发展。鉴于青霉素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所以它与原子弹、雷达共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重要发明。时至今日,青霉素药物仍然在发挥着它的重要性,所以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带大家走进青霉素的世界,了解有关于青霉素的知识。
一、青霉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生素类药物
在1928年,科学家弗莱明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发现了一团青色的菌种,惊奇的是,所有与青色霉菌相接触的葡萄球菌都在不断的消失。基于这一发现,弗莱明有了进一步研究的兴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他发现青色霉菌不仅具有超强的杀菌作用,培养汤也均有较好的杀菌能力,尤其他得出推论,青色霉菌真正的杀菌物质是其生长过程中的代谢物。直到1935年,钱恩及其同时弗洛里发现弗莱明发表的青色霉菌文章后,便将精力全部投入到青色霉菌的研究中,经过多年研究,在1940年二人终于将研究成果刊登在专业杂志上,这篇文章被弗莱明发现,三人便合力研究青色霉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人的研究成果终于得到证实,受伤的士兵经过青色霉菌治疗后效果显著,许多战士因此得到拯救,曾有陆军少将称赞青色霉菌是治疗受伤战士的里程碑。随着青色霉菌的工业化发展,现如今它已能治疗多种曾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肺炎、白喉、梅毒、淋病等等。
青霉素原名为盘尼西林,在1944年中国科学家在战火中将盘尼西林从美国带至中国境内,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显少能够生产盘尼西林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该药生产量比较少,价格较为昂贵,所以有了“一两黄金一支盘尼西林”,直到抗战以后,经过科学家的深入研究,盘尼西林才在我国大规模生产,并改名为青霉素。
二、青霉素药物的抗菌作用机理
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青霉素之所以有这么强大的抗菌作用,原因在于青霉素与细菌细胞壁之间可以产生作用。黏肽是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同时它也是细菌细胞壁中最为坚硬的一层,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维持了细菌细胞的外应和细胞壁的通透性。而青霉素的结构与黏肽末端结构丙氨酰丙氨酸十分相似,它能够取代丙氨酰丙氨酸与酶的活性结合,使组成黏肽的多肽成分无法形成网状的黏肽,受此影响细菌细胞壁则无法形成,细菌则会被溶解、死亡。人体内的细胞中并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因此人类细胞受青霉素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青霉素的分类
自1928年发现青霉素开始,至今已有八十余年,青霉素的家族在此期间也在不断的壮大,临床将现有的青霉素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为青霉素G类,其中包括青霉素G钠、青霉素G钾和长效西林等;第二类为耐酶青霉素,包括氨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等;第三类为青霉素V类,包括青霉素V钾等;第四类为氮咪青霉素,包括美西林、脂匹美西林等;第五类为广谱青霉素,包括阿莫西林、氨芐青霉素等;第六类为抗绿脓杆菌青霉素,包括呋芐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因青霉素结构的原因,所以青霉素的化学性质并不稳定,加上耐酸性比较差,因此大多数青霉素药物只能够注射,无法口服。但是青霉素V钾盐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口服的抗生素,耐酸性较好,不会轻易被胃酸破坏,这一发现使得青霉素不再局限于注射,更加有利于病人使用。
四、青霉素药物不能滥用
据了解,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每个患者每次注射青霉素的含量仅为二十万单位,而到了九十年代,每个病人一次注射含量已经需要八十万至一百万单位,可见青霉素的用量足足增长了五倍之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不科学使用,才使得青霉素的药效越发降低。
维生素对多种抗菌素都可产生耐药性时,它们则会被称为超级细菌,感染这些细菌以后患者可能面临着无药可医的后果。因此在这里建议大家,应避免不科学应用抗生素,比如长期低剂量服用、一点小病就应用抗生素治疗等等。
五、青霉素使用之前需要做皮试
青霉素可引发过敏反应这几乎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是你知道吗因青霉素所引发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高居首位,发生率可高达5%--10%左右,而最严重的过敏反应莫过于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极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凡是初次注射青霉素或是停药三天以后再次使用的患者,都应该在使用之前做皮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青霉素不仅能够引发过敏反应,还能够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比如青霉素脑病,当患者大剂量应用青霉素时,则有可能造成青霉素脑病的发生,尤以老年人和新生儿最为多见,而且青霉素药物在联用时也可引发中毒症状,所以青霉素药物不建议大剂量服用,如有需求应遵医嘱使用。
作为常见的抗生素药物,青霉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加深对它的认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护患者生命健康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仅供参考,希望本篇文章的介绍能够为广大群众带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