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中医发病学特征和演变规律探讨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期   作者:周怡驰1,2 晏军1 胡世平2* 吴芬芳2 冉云2 刘健2
[导读] 本文结合中医疫病理论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新近研究,
        周怡驰1,2 晏军1 胡世平2* 吴芬芳2  冉云2 刘健2 李玲1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020;2.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1722)
         摘 要: 本文结合中医疫病理论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新近研究,论述新冠肺炎的中医发病学特征、演变规律,认为新冠肺炎属木疠,伏邪为燥,因疫邪与伏燥、时气(燥、湿、风、火、寒)夹杂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太阴肺和脾,以“湿、毒、燥、热、瘀”为病理特点。患者病状相似,新冠肺炎的演变规律以太阴为中心,“表里分传”和“卫气营血”相结合,病轻则邪气滞留太阴而不移或外传三阳经,病重则入少阴、厥阴,此更似“卫气营血传变”,致气分热盛,或气营两燔,甚则内陷心包。
        关键词: 新冠肺炎;发病学特征;演变规律
        
        自2019年12月始,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新冠肺炎,此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剧蔓延,在全国及世界多个国家流行,并在全球呈高发态势,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的威胁。新冠肺炎属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疫病防治体系,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治病经验,并在此次疫病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拟通过回顾中医疫病理论及新冠肺炎的新近研究进展,探讨其中医发病学特征和演变规律,以期更好的为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提供参考。
1. 疫邪与伏燥、时气夹杂而发病
        疫邪是除六淫以外,毒性峻烈、易于传染的外感邪气,是疫病发生的关键病因,从现代医学研究来看,疫邪类似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SARS-CoV-2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β类冠状病毒[1],其潜伏期与中医理论认为疫邪先伏而后行相似。除了疫邪,天候是疫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从运气学“三年化疫”分析,2017年为阳明燥金司天,秋冬燥热较著,按《素问?刺法论》言丁酉失守其位,后三年化疠名曰木疠之说,推测新冠肺炎属木疠,伏邪为燥[2]。木疠具有传播迅速、变化无常、常兼六淫,易犯脾土等特点,在新冠肺炎上这些特点亦有体现。2019年为己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岁土不及而风木太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己亥年湿土之气敷布,风、燥、火、热、胜负交争,在终之气有温疫发生。新冠肺炎始发于2019年终之气,其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阳相火,主客不相得,冬行夏令发生疫病。综合各个运气因子,推测新冠肺炎由疫邪与伏燥、时气(燥、湿、火、寒、风)夹杂而发病[2]。
2. 病状相似,病位主要在太阴
新冠肺炎的发病人群具有一定的特征。3项新冠肺炎的临床病例研究表明(分别为1099例、99例、41例,以下数据与此相对应)[1,3,4]:女性患者较少,分别占41.9%、32.3%、27%,有研究认为或因女性受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X染色体和性激素的保护[3,5,6]。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7、55.5、49岁,《黄帝内经》指出四十岁“阴气自半”“腠理始疏”,“五十岁,肝气始衰”,因此推测在这两个年龄段有腠理疏松、易感外邪、阴精渐减而阳气偏亢的特点,加之伏燥得体内阳热而鸱张,疫邪侵入后更易导致阴阳失衡而发病。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87.9%、83%、98%)、咳嗽(67.7%、82%、76%)、呼吸困难或短促(18.6%、31%、55%)、肌痛或关节痛或疲劳(14.8%、11%、44%)。其中,咳嗽多为干咳,发热多为中低热(<37.5℃)[4],且出现发热和呼吸困难的患者在疾病的中后期明显增多[1,4],推测这与疫邪入里化热,内迫肺气相关。少数患者见头痛、怕冷、鼻塞流涕、咯血、咽痛、腹泻、呕恶、嗜睡等。从以上症状可见,病位主要在太阴肺和脾。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情危重,重症患者分别占5%、23%、33.3%,少数患者因重症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死亡,死亡率分别为1.36%、11%、15%。此外,分析多地(武汉、北京、上海、南京、湖南)新冠肺炎的中医临床病例研究[7-11],患者皆病状相似,以轻症居多,多数起病即见里证,并具有如下特征:发热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但多为身热不扬的热被湿郁之象,且无壮热、不伴恶寒,少部分患者无发热,以乏力、纳差,便溏等脾虚症状起病,极少数以恶寒、身楚,流涕等邪犯肺卫起病。同时,患者多有明显肺气不利的症状,如咳嗽、咯痰、胸闷、息促,并常见燥邪伤肺之症,如乏力、倦怠突出,干咳少痰,口咽部黏膜干燥等。湿邪困脾之象亦明显,如纳差、呕恶、腹泻,苔腻等。虽各项研究证型名称不同,但以肺部证型为主,参考多项研究的中医辨证分型,新冠肺炎的轻型和普通型以湿毒困脾郁肺、燥伤阴津为主,病可从寒化或热化,重症型多见疫毒壅肺,充斥三焦,甚则耗血动血,危重型为邪入心包,出现内闭外脱,恢复期多见肺脾正虚未复,气阴两伤[10-12]。
        结合以上临床研究分析认为,新冠肺炎的病位主要在太阴肺和脾,病理特点为“湿、毒、燥、热、瘀”。

这些特点在新冠肺炎的病理解剖中亦有体现[13],首例新冠肺炎的尸检报告结果显示,患者肺部损伤明显并有大量黏稠的分泌物,切面可见纤维条索;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全肺活检病理报告显示,全肺组织呈弥漫性充血或部分出血坏死,大量的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粘液,管腔狭窄和闭塞,肺泡水肿、肺部炎性损伤等[14]。这些病理与中医湿浊、气滞、血瘀、热毒相互错杂密切相关。
3. 疾病演变以太阴为中心
        从多项研究中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型分析[10-12],其疾病演变以太阴为中心,有“表里分传”和“卫气营血”相结合的特征。“表里分传”源于“表里分传,三阳传府”,由清代医家刘奎《松峰说疫》中提出,“卫气营血”传变出自清代医家叶天士《温热论》所创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对于新冠肺炎,推测疫邪始伏于太阴,故起病多见里证,若病位偏于脾者,因脾失健运,多见消化道症状,病位偏于肺者,多见肺气失宣等症。病轻则邪气滞留太阴而不移或外传三阳经,病重则入少阴、厥阴,此更似“卫气营血传变”。因疫邪可随肺经循入中焦,脾又为邪伏之处,故中焦受损明显,尤其是胃腑症状几乎贯穿全程,因新冠肺炎不单是“三阳传府”,邪入三阴亦传胃腑,这与古人认为疫邪多传胃相一致。对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为疫邪夹杂时气及伏燥郁而化火毒,致气分热盛,壅闭肺气,充斥三焦。若正不胜邪,则热入心营,致气营两燔,若疫邪鸱张,内陷心包则病情转为危重,邪热内闭,热深厥深,而肺肾化源绝,迅速出现亡阴亡阳之候。若正胜邪退,则邪出少阴、厥阴而复入太阴,疫毒稽留,余热未清,正气未复,见肺脾气阴两伤。
4. 结语
        古医家们已认识到,疫病不同于伤寒和普通温病,疫邪“一气一病”的性质决定了所发疫病的特异性,故临床应重点抓住“邪”,这和现代传染病学聚焦于病原体相似,但不同的是,中医的疫邪是建立在天候、物候和病候中的。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医学治疗的加入,使得疫病的传变及病性都受影响,更需仔细辨析和深入研究。本文围绕疫邪展开,将中医疫病理论与新冠肺炎的新近研究互参、互补,可对拓宽中医药防治疫病思路,探索中药治疗靶点等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Huang C, Wang Y, Li X,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China[J].Lancet,2020,395(10223):497-506.
[2]顾植山.五运六气看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J].世界中医药,2020,15(2):1-6.
[3] Chen N, Zhou M, Dong X,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J]. Lancet,2020,395(10223):507-13.
[4]Guan W, Ni Z, Hu Y,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J].medRxiv,2020,2020.02.06.20020974.
[5] Jaillon S, Berthenet K, Garlanda C. Sexual Dimorphism in Innate Immunity[J]. 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2019,56(3):308-21.
[6]Channappanavar R, Fett C, Mack M, et al. Sex-Based Differences in Susceptibility to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Infection[J].J Immunol,2017,198(10):4046-53.
[7]杨华升,李丽,勾春燕,等.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及病机特点初探[J].北京中医药,2020,39(02):115-118.
[8]陆云飞,杨宗国,王梅,等.5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4(2):1-5.
[9]张侠,李柳,戴广川,等.南京地区4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初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02):145-148.
[10]范伏元,樊新荣,王莘智,等.从“湿毒夹燥”谈湖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特点及防治[J].中医杂志,2020,61(07):553-556.
[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EB/OL].[2020.2.1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3/04/content_5486705.htm.
[13] 刘茜,王荣帅,屈国强,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法医学杂志, 2020,36(1):19-21.
[14] Luo W, Yu H, Gou J, et al. Clinical Pathology of Critical Patient with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VID-19)[J].Preprints 2020,20200204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