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下肢疼痛评分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期   作者:赵春昇
[导读] :体会对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价值。
        赵春昇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医院 黑龙江 伊春 153000


        摘要:目的:体会对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4-2020.3内83例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和观察组(43例,经皮椎间孔镜),观察临床效果及患者下肢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6%,明显比对照组22.5%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并减少患者下肢疼痛。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腰椎神经根孔狭窄;临床效果;下肢疼痛

        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多与遗传因素、腰椎间盘退化性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主要发生对象为中老年患者,疾病导致的疼痛较为剧烈,且患者发病后活动受限,对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为体会对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价值,特将我院2018.4-2020.3内83例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纳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4-2020.3内83例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男、女分为20、20例,年龄57-79(67.45±5.11)岁。观察组(43例):男、女分为22、21例,年龄57-78(67.05±5.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用统计学分析,P>0.05。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全身麻醉后帮助患者取俯卧位,借助X 线定位,后正中入路确保病变部位充分暴露,将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节段,切除上位椎板1 /3-1 /2、患侧下关节突,对侧关节突关节保留后外侧融合,刮除黄韧带止点,切除黄韧带后将神经根、椎间盘暴露,分离出口神经根后彻底切除椎间盘组织,处理椎间隙后将软骨终板切除,置椎间融合器,透视确认位置并安装连杆,再次探查神经根,内固定满意后冲洗,引流。
        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全身麻醉后帮助患者取侧卧位,健侧腰部垫高后调制手术床,借助X 线对穿刺点及穿刺角度进行确定,透视下在目标节段椎间孔处插穿刺针,后在偏椎间孔尾、背侧置导丝,置扩张器后逐步扩张。使用TOM 针定位打孔,部分骨质磨除后置工作套筒连接椎间孔镜,对神经根相关关节突及黄韧带切除,减压后对椎间孔镜进行调整,后将膨出的椎间盘切除,探查神经根松弛度后判断出口神经根是否完全松解。
1.3观察指标
        下肢疼痛情况[2]:疼痛用VAS评分进行评价,分值0-10分,其中0分记录无痛,疼痛轻度记录1-3分,疼痛中度记录4-6分,疼痛重度记录7-9分,疼痛剧烈则为10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从颈背部疼痛、患肢麻胀加重几方面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 22.0,建数据库并分析,研究所涉及的计量资料借助完全随机设计的“t”展开检验并作出处理,研究所涉及的计数资料借助“x2”展开检验并作出处理,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 下肢疼痛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段疼痛评分较低,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颈背部疼痛5例,患肢麻胀加重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6%,明显比对照组22.5%的发生率低。P<0.05。见表2。

3、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疾病后期会导致病变椎间板塌陷,致使椎体边缘生成骨赘,相应关节突关节增生从而致使椎体间处于稳定状态。目前临床对腰椎神经根孔狭窄进行治疗,多借助神经根减压方式进行,借助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切除增生关节突和黄韧带,从而有效扩大神经根孔面积的同时发挥间接减压目的。而经皮椎间孔镜是直接减压的有效方式,借助椎间孔镜进行椎间孔减压,可在确保稳定性的同时有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
        国内外诸多报告指出,椎间孔镜技术逐渐被临床用于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并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所以该术式已被临床广泛用于腰部疾病的治疗中。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疼痛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6%,明显比对照组22.5%的发生率低。P<0.05。证实了对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价值。提示,经皮椎间孔镜具备以下优势:(1)术中采用侧卧位并抬高健侧,可确保患侧神经根孔充分暴露,同时减少腹压可有效控制患者呼吸;(2)借助椎间孔减压技术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镜下可将增生组织直接切除;(3)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更有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
        综上所述,与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相较,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症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并借鉴。

参考文献
[1]覃正仕,蒙德,黄永光, 等.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5):61-65.
[2]杜磊,杜兴国,卫健民, 等.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4):5-7.
[3]徐江,郭团茂.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定位诊断价值[J].颈腰痛杂志,2020,41(1):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