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龙 豆秋鸿 陈婷婷
广东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超声医学科 广东湛江 524003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12本院33例AMI患者(纳入AMI组)及3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体检组)的临床资料,均接受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检出结果。结果 AMI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心包积液、二尖瓣反流检出率分别为84.85%、21.21%、75.76%、72.73%,均高于健康体检组的6.06%、0.00%、3.03%、0.00%,差异显著(P<0.05),AMI组室间隔穿孔检出率为3.03%,与健康体检组的0.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AMI组共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75例次,其中病变对侧室壁运动增强29例次(87.88%),室壁减弱22例次(66.67%),节段性矛盾性运动17例次(51.52%),室壁向外膨出4例次(12.12%),前室间隔中间段向右膨出3例次(9.09%)。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检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并与心肌缺血区、非缺血区进行区分,对于A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二维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依附该支冠脉的心肌失去供血所致,可引起心绞痛、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1]。由于AMI病情危急,若患者未及时得到有效的干预,可因心肌缺血缺氧而危及生命,故早期明确疾病诊断尤为重要。二维多普勒彩色超声(下称二维彩超)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检查手段,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可重复性高、安全性高等特点,目前在多种疾病中得到应用。目前关于二维彩超应用于AMI早期诊断的报道还较少,鉴于此,本文对2018.01~2019.12本院33例AMI患者及33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予二维彩超检查,观察检查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8.01~2019.12本院66例33例AMI患者(纳入AMI组)及3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体检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纳入的AMI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相关诊断[2];发病至入院时间≤24h;年龄≥18岁;均接受二维彩超检查;AMI患者住院期间,前3d每日检查1~2次心肌酶,后每日检查1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合并器质性疾病;合并出血性疾病;中途死亡者。AMI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58.69±6.42)岁;合并症:冠心病11例,高血压5例。健康体检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40~78岁,平均(57.26±6.29)岁;合并症:冠心病10例,高血压6例。
1.2 方法
66例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2周内首次行二维彩超检查,其中47例(71.21%)3个月内复查2~3次,56例(84.85%)3个月后每3~4个月复查1次。检查仪器:采用Philips iE33二维彩超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3.5~12.0MHz。检查前1d告知患者进食晚餐后禁食、禁水,保持空腹状态直至进行检查。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保持身心放松;予常规二维及M型超声检查,对心尖二腔心、四腔心、骨旁左室长轴、左室各短轴切面进行截取,得到清晰图像;对左心室运动协调性、室壁厚度、室壁膨出情况、室壁运动幅度、收缩期室壁增厚率进行详细观察,统计心包渗出、二尖瓣反流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AMI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室间隔穿孔、心包积液、二尖瓣反流检出率;分析AMI患者超声检出结果,包括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心包积液、二尖瓣反流检占比情况[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MI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心包积液、二尖瓣反流检出率分别为84.85%、21.21%、75.76%、72.73%,健康体检组分别为6.06%、0.00%、3.03%、0.00%,对比差异显著(P<0.05);AMI组室间隔穿孔检出率为3.03%,健康体检组为0.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2检出结果对比[n(%)]

2.2 AMI组超声检出结果分析
AMI组共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75例次,其中室壁减弱22例次,占比66.67%,包括室壁运动消失10例次,占比30.30%;节段性矛盾性运动17例次,占比51.52%;室壁向外膨出4例次,占比12.12%;病变对侧室壁运动增强29例次,占比87.88%;前室间隔中间段向右膨出3例次,占比9.09%,见表2。
表2 AMI组超声检出结果分析

3 讨论
AMI发病急骤,发病后1~2周内并发心律失常的几率高,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故早期明确诊断尤为重要。二维彩超因其具有经济适用的优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目前在AMI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本研究结果发现AMI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心包积液、二尖瓣反流检出率分别为84.85%、21.21%、75.76%、72.73%,均高于健康体检组的6.06%、0.00%、3.03%、0.00%,差异显著;AMI组室间隔穿孔检出率为3.03%,健康体检组为0.00%,对比无显著差异。说明二维彩超用于AMI的早期诊断切实可行,可明确判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情况,并根据图像区分具体的症型。
研究指出,前壁/前间壁的AMI表现为心尖部、左室前壁、室间隔等心电图导联部分相应的部位变薄,运动幅度为5mm,而左后壁表现为运动正常或稍增强;广泛性前壁AMI表现为左室前壁、心尖部、侧壁、室间隔变薄,而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4]。本研究通过对AMI患者的检出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共计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75例次,其中病变对侧室壁运动增强29例次(87.88%),室壁减弱22例次(66.67%),包括室壁运动消失10例次(30.30%),节段性矛盾性运动17例次(51.52%),室壁向外膨出4例次(12.12%),前室间隔中间段向右膨出3例次(9.09%),进一步证实二维彩超能够明确AMI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情况并进行症型区分,有利于临床医师对缺血区及非缺血区的区分,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二维彩超能够检出心尖室壁瘤、心包积液、二尖瓣反流,对于病情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还有报道指出,二维彩超对室壁瘤的诊断敏感性高达92%,往往首次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后续可对室壁瘤的形成情况进行监测,用于指导临床治疗[5]。
综上所述,二维彩超能够明确AMI的症型,可用于AMI的早期诊断,并可用于病情监测及临床治疗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1):1-8.
[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等.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3):272-284.
[3]臧雁翔,李为民.《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0,28(9):486-488.
[4]邢彩云.超声诊断在应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4):417-418.
[5]王兆芳.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