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春
马鞍山市中心医院 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00
摘要:调查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实际运营情况,评估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分析中医馆对持续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应用前景、中医馆对于中医药进社区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独特优势及中医馆的成立给社区中医药服务带来的客观变化。结果显示,中医馆高效推动中医药基层化的进程,促进特色专科建设和中医团队水平不断提高,持续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协作与支持。
关键词:社区中医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践
引言
加强基本医疗卫生筹资制度、服务体系、监管制度的顶层设计,强化医改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有利于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闭环管理,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可持续发展。
1社区中心中医馆的特色
为落实新医改“强基层”的战略部署,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和显示度,马鞍山市中医院与下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7年共同组建了中医馆,合作双方共同开展名老中医工作室、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儿科、妇科、皮肤科、中药房、煎药室等相关科室的工作,并提供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的调剂使用、配送等工作。中医馆属于松散型医联体的一种类型,医联体成员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以契约和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理、技术为连接纽带,实现资源共享。在功能定位与具体分工上,市中医院主要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救治严重疾病和疑难杂症患者、开展医疗科研和教学,同时派遣专家下沉到社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发挥诊断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或者康复治疗的功能,为市中医院康复期患者、慢性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节省患者费用支出,帮助需转诊患者对接具体科室和专家,同时履行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等。通过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作模式,旨在将更多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到基层,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价廉、安全、高效的中医药特色服务。
2中医馆的应用前景
2.1当前中医药诊疗服务的共性问题
2.1.1中医临床疗效水平参差不齐
中医诊疗缺少不了中医师的参与,而中医师的知识水平、临床经验存在较大差距。与西医相比,中医临床疗效水平参差不齐的程度更为严重。一方面,高水平的中医师“一号难求”,甚至要排队数月;另一方面,老百姓患病时,常不知道去哪里找适合的中医师。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中医成才时间相对缓慢有关,一位优秀的中医师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培养,造成优秀的中医师资源相对匮乏;其次,与中医的诊疗体系不够标准化、规范化有关;再次,跟现行的中医师培养模式、中医的严重西化也有直接的关系。此外,在现行中医药诊疗模式中,通常只是一位医生面对一名患者,诊疗过程往往局限于医生个人现有的经验,在已知的知识领域进行诊疗工作,而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医生只熟悉某一类疾病、某一些方剂运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2.1.2百姓就医的可及性及效率有待提高
传统中医诊疗模式是在医院或中医诊所开展诊疗服务,对医生与患者双方在就诊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非常严格。患者预约、排队、挂号、候诊、等待取药等环节对时间资源的消耗非常大,与此同时,医生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也只能完成有限的诊疗工作。但若遇上一些特殊的时期,受时间、空间局限性影响的传统诊疗模式甚至无法正常进行。
以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为例,顺应疫情防控的需要,国内部分医院部分科室关闭了普通门诊,绝大部分中医门诊部处于停业状态,对有就诊需求的患者而言,迫切需要一个安全、有效、便捷的就诊途径。
2.2建议
2.2.1坚持社区方向,扩大基础中医中药服务领域
1)中医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市中医院主要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救治严重疾病和疑难杂症患者、开展医疗科研和教学,同时派遣专家下沉到社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发挥诊断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或者康复治疗的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价廉、安全、高效的中医药特色服务。
2)中医服务“治未病”平台建设构建完成。建立了中医治未病以健康文化为基础、健康管理为核心、健康保险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的健康保障模式。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慢病管理,利用中医康复手段,缩短治疗疗程,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作用,预防疾病发生发展。
2.2.2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实行人员、经费、运行三独立的工作模式。加大社区医院的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切实为分级诊疗提供可靠保障。
2.2.3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
中医馆开设名老中医工作室、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儿科、妇科、皮肤科、中药房等相关科室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可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种类较少。此外,社区居民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选择率不高,尤其是推拿及康复等项目的选择率较低,表明需要进一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力宣传中医药适宜技术,诊室除配备针灸、火罐、刮痧板、推拿、牵引等基本器具外,还需配备其他中医诊疗项目如中医外治、中医光疗、中医电疗、中医超声治疗、中医磁疗、中医热疗等设备。
2.2.4加强中药饮片的监管力度
要按照国家及省市各级主管部门要求,切实加强中药饮片采购、验收、保管等质量管理,完善采购、验收、储存工作制度并严格落实,保证中药饮片质量。(1)开展双确认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确定渠道、确定目录的管理模式,即必须从已确认的中药饮片供应商进行采购的同时,严格执行已确认的中药饮片目录进行渠道采购范围。(2)加强中药饮片煎煮管理。中心煎药室要按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要求,加强中药饮片煎煮管理,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和辅助用具,完善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相关设备的标准化操作程序,严格煎药的质量控制和监测,提高中药饮片煎煮质量。加强中药煎药人员统一培训与管理,持证上岗。(3)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要求》等有关规定,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包括内容书写及安全用药指导等各环节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并且要建立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并按要求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切实加强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管理,进一步强化中药饮片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凌,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洪志伟主编,湖里年鉴,方志出版社,2018,201,年鉴.
[2]郭樱樟,殿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洪志伟主编,湖里年鉴,方志出版社,2017,206,年鉴.
[3]宋爽.社区上门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4]张景岚.沈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老年慢病管理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5]宋旿一.城市社区居民中医药服务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