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李孝碧
[导读] 目的 分析肺癌胸腔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疗效
        李孝碧
        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  重庆市璧山区 402760   
        【摘要】目的 分析肺癌胸腔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癌性胸腔积液患者68例,按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4例,行传统胸腔穿刺治疗;观察组34例,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并
评价引流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且总引流量更大,积液吸收时间更短,数据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癌胸腔积液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癌;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增生,或是机体内进入致病菌群增生繁殖造成疾病发生。其主要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家族遗传、吸烟、免疫力功能低下等情况有关。胸腔积液是肺癌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会表现出高热或是低热、浑身乏力、咳嗽、疼痛、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采用常规穿刺引流术治疗肺癌胸腔积液,虽可以减轻患者胸腔积液情况,但是临床效果较差以及不良反应较多。本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肺癌胸腔积液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抽选我院2019年2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癌性胸腔积液患者68例,按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4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44~79岁,平均(68.13± 5.49)岁;观察组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41~78岁,平均(67.87± 5.70)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显示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坐位或半坐位,行彩超定位,并测量胸壁厚度,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单,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切开皮肤,分离肌层,钝性分离至壁层胸膜,经肋骨上缘置入带侧孔粗硅胶引流管,根据患者引流液波动情况调整引流管长度,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无菌敷料覆盖手术切口。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包,以胸腔B超定位点为穿刺点穿刺进针,回抽胸腔积液,送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扩张皮肤组织,将中心静脉导管沿着导丝置入胸腔,退出导丝,连接引流袋,对穿刺点和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导管。根据患者积液具体情况选择引流次数,可每日引流1~2次,若出现不适应随时夹管检查,引流结束后采用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导管末端连接肝素帽,将其固定于患者胸壁上。
1.3 观察指标
        (1)以患者治疗前后胸腔积液量的变化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①完全缓解:患者经检查证实胸腔积液完全消失,且至少维持30d以上;②部分缓解:患者经检查证实胸腔积液明显减少,30d内未再次抽液治疗;③病情稳定:患者经检查证实胸腔积液较治疗前减少50%;④病情进展:患者经检查证实胸腔积液未明显减少或增多;⑤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患者例数×100%。(2)记录两组患者总引流量以及积液吸收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对比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 表示,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显著 (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n(%)]

2.2  分析两组引流效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总引流量更大,且积液吸收时间更短,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引流效果对比 ()

3 讨论
        大中量胸腔积液存在较明显压迫症状,可能诱发心肺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以排出胸腔积液为主,有穿刺和闭式引流两种方式,穿刻术首次引流排液量不超过800ml,之后单次抽液量不超过l000ml。为彻底排净胸腔积液,患者需接受多次穿刺治疗,并发症发生风险偏高,且穿刺治疗过程中胸腔积液量越来越少,穿刺安全性也逐渐降低。临床研究表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效果好,手术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手术耗时短,无需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和胸膜,且无需缝合伤口与固定引流管,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创口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瘢痕小。与此同时,中心静脉管有优异的组织相容性,质地柔软。.肺复张、气体量较少时不会造成肺组织损伤,且对体位要求不高,患者更易接受。但因中心静脉导管口径小,易出现堵管,因此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时,要选择口径稍大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一侧堵管,可从侧孔进行冲洗,主管完全堵塞,可使用侧管继续引流,且双腔导管管腔之间的隔膜使导管强度稍高,不易出现担曲折叠,同时每天要进行预防性冲洗,使用0.9%氯化钠溶液+肝素疏通引流管,已堵塞管道使用灭菌导丝疏通,部分堵基是肺部组织压迫导致的,可适当拨出引流管,适当调整后重新送入胸腔,从而降低堵管发生率。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性胸腔积液更易导致堵管,需加强冲洗。引流管关闭前加肝素钠0.lml+0.9%氯化钠溶液5ml。已经堵塞可使用稀释肝素盐水冲洗,回抽同时推注肝素盐水,不要用力过猛造成导管损坏,数次冲洗无效,使用消毒导丝处理;另一方面,中心静脉置管更加柔软光滑,因而固定较困难,常规闭式引流术引流管不缝线,只敷贴膜、翻身、敷贴松脱都有可能导致导管脱落,为避免脱落,可在胸壁皮下缝针丝线固定后敷贴膜,导管盘再缠胶带,固定于胸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瓶组,总引流量多于对照组.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表明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排出胸腔积液,缩短治疗时间,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琳,王天昶,陈玲.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成本及安全性评价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06):1229-1231.
[2]韩娜,孟宪静.肺癌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20,55(09):1042-1044.
[3]章明,刘彩凤,曹蓉.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0):108-110.
[4]郭良华,魏丹东,简宝仁,詹祥辉,林辉,肖建宏.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4):41-43.
[5]岳瑞清.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对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1):3610-3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