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期   作者:李强
[导读] 高血压是一类在中年人和老年人中频发的基础性疾病,
        李强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年镇中心卫生院,400800

        摘要:高血压是一类在中年人和老年人中频发的基础性疾病,其本身是不会对患有该疾病的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平时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的。即便是这样,仍然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人体的血压在长时间的一个不稳定状态致使一些相关联的并发症的出现。近年来,与原发性的高血压所相关所导致血栓栓塞的可能性正处于增加状态,这使得病人的身体的部分器官被攻击,且导致病人的心脏、肾脏以及大脑等一些重要的器官的损伤。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人群里经常有的伴随性的病之一。当下,把给与病患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缓解血压升高致使的动脉粥样硬化作为是最基础的治疗手段。因此,文章参照该药剂在使用中的用量差异,来对不同剂量下病人的治疗成果的不同做一个对照以及归纳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一般资料:于2018-2019年之间,按照条件选出百名在我院确诊、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病人,将其认定为统计对象来进行病例来进行相关的分析。其中选择的男性病患比例为 57 %,选取的女性病患比例为43%;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3±2.4岁,且年龄在47岁到81岁之间,在这些病患中,患有高血压的人均病程在(5.0±1.2)年之间。参照病患在进行治疗时候的不同治疗方案的作为分组依据,将组分分成 A、B两组[1]。
1.2诊断标准[2]:所选择的病患中,其临床症状以及身体体征必须是吻合于201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高危患者血压目标为130/80mmHg;在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时显示病患的颈动脉内鄄中,膜的厚度达到了1.2毫米之上。
1.3排除标准[3]:判断是否患过脑卒中;是否存在心肌梗死患病的经历;经历本次调查之前的30天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受否有严重的肝肾功能的损害;坚决拒绝配合这项研究。
1.4治疗措施:基于对患者的介入治疗,使用上述药物与阿司匹林双重管理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的治疗。阿托伐他汀来自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20mg)以及北京拜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100mg)两种。A、B两组所服药的剂量都是每人每天一次。其中,A 组对病患实施20mg的阿托伐他汀每天的剂量;对B组病患实施40mg每天的药剂量,服药周期为30天,进行为期90天的持续治疗[4]。
1.5观察指标:对治疗前于治疗后的A、B两组患者都要进行血压的测量,同时对A、B两组患者也要进行TC、HDL-C的检测。检测过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产于日立阿洛卡医疗公司的型号是Prosound7的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测机以及来自北京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CT520proCT检测仪对患者进行观察,再根据后颈动脉斑块的情况做出等级上的划分(其中的指标划分:颈动脉内膜到中膜之间的宽度范围是1.2毫米之内的定为0级;1.2毫米到2.0毫米、单单有一个斑块这两类的认定成一级;2.0毫米到4.0毫米范围、有两个及以上斑块这两类之一的认定为二级;4.0毫米厚度之上并存在斑块数量较多的认定为第三级)[5]。
1.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系统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利用T检验和χ2检验,参照 P小于0.05为误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血压指标:在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有着明显的下调,并且B组的在药物干预后的治疗效果比A组降低幅度更大,效果更好。(其中P<0.05)见表1
2.2血脂指标:在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HDL-C均有一定的改善,如图所示B组较A组的降低幅度大,效果好。(P<0.05)。见表2。
2.3斑块情况:在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硬化的病斑的级数下降例数也显著下降,并且组在药物干预后的B组治疗效果比A组降效果更好。(P<0.05)见表 3。

3.讨 论
在最近的研究表明,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发病率不断提高,其中脑卒属于伴随高血压的并发症,在高血压的人群中他们的血管往会出现动脉硬化、血管的内部皮层出现损伤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血小板黏附在硬化的血管内皮中从而被诱导,这也是血栓的形成过程。与此同时血管硬化与血栓的形成过程也是人体机能发生改变的一个过程,所以说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二至之间不可分离存在高度的关联[6]。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药品的患者在一些指标中有着明显的提高,例如在血糖、血压、血脂中。其中用药量多的效果较用药量少的明显不少,其中患者在用药量多时,身体上的斑块数量较用药量少的时候少了很多。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患者的动脉硬化在药物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下有一定的起色,其斑块明显减少,并且会对斑块有一定的控制,不让其扩散与扩张的控制特点,由于控制其趋于稳定,斑块破裂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不会发生破裂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其中上述说到血小板会黏附在血管壁上,这个药品对于血小板的吸附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大幅度降低患者得血栓的可能性[7]。他汀类药物中包含今天研究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并且在药效的过程中他汀类药物会在患者的肝脏中生成胆固醇、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这些会有效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8],还可以提高患者血液中的胆固醇与相关蛋白的改善,并且还可以改善血管内壁的韧性,从而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动脉硬化,并且可以保证动脉硬化的病斑处在较稳定的状态,可以大幅度降低患者病情恶化从而形成血栓的可能。不仅仅如此,他汀类的药物还可以促进患者血管内皮再生,降低血管内皮衰老死亡的速度,并且还可以提高血管内壁对外来伤害的抵抗能力,并且激活患者自身脑部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他汀类的药物还会调控由谷氨酸介导的大脑兴奋性中毒现象,其中会调节由于脑部缺血所带来的损伤,例如提高血管的再生速度,大脑神经的再生速度,进而可以保护患者大脑中神经元与神经中枢。总的来说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与动脉硬化以及产生的并发症有着一定的改善,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拟定一个合适的方案选择合适的药品用量从而对患者的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起到调节与改善,对患者的病情加以控制,因此该药品值得重视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伟杰.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短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30 (74 ): 156-157.
[2]站建平,杨庆华,贾资达,超声检在对中年高血压患者3级分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 1 ):45-47
[3]张丽梅,磨伯年,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