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慧
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 上海市嘉定区2018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诊内科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常规身体检查后,均接受纳洛酮舌下含片或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额外接受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意识完全恢复时间、住院时长,按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项标准判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意识完全恢复时间、住院时长分别为(3.25±1.37)h和(8.24±2.36)h,均少于对照组的(5.34±1.46)h和(13.62±3.27)h(P值均<0.05);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即患者经过治疗后全部恢复意识,优于对照组的91.12%(P值<0.05)。结论:急诊内科治疗采用常规方式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时,效果尚可;若额外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则治疗成效会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急性乙醇中毒;醒脑静注射液;纳洛酮
0.引言
乙醇是酒精的学名,所谓急性乙醇中毒即为人们常见的急性酒精中毒。该病是一种急性病,主要因为在短时间内喝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量超过机体最大承受度,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具体表现为:说话语无伦次、肢体运动协调程度远远偏离正常范围、意识模糊不清,伴有呕吐等其他系统症状[1]。针对该病的治疗如果不及时,很可能在不同程度损伤患者脏器,严重时直接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目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用洗胃、血液净化、药物给予等方式进行治疗,目的在于调整患者机体中的乙醇浓度至安全范围。本研究旨在分析急诊内科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现梳理相关内容,面向社会公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自本院急诊科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选取90例,将之作为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因醉酒或其他原因导致急性乙醇中毒,送抵本院时神志模糊,语无伦次,无法自主控制机体平衡的患者;(2)有亲人、朋友陪护的患者;(3)经检测,机体无外伤的患者;
排除标准:(1)因醉酒导致磕碰、摔倒,引发严重外伤的患者;(2)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3)对美他多辛、纳洛酮、奥美拉唑、地西泮等药物存在应激过敏反应现象的患者;(4)送抵本院时间较晚,已经出现较为严重、不可逆并发症,通过常规的洗胃、血液净化及药物干预无法取得治疗成效的患者;(5)亲友态度恶劣,缺乏医学常识,干扰治疗及研究正常进行的患者。
采用随机盲选法对90例患者分组,具体情况如下:
(1)观察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25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43.15±1.67)岁;
(2)对照组:45例,男性31例,女性24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42.97±1.58)岁。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综合比对,并未在性别、年龄的分布情况中发现显著差异(P值均>0.05),最终结果的生成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1.2研究方法简析
两组患者送抵本院后,立刻进行常规身体检查,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身体指标。若患者已无法自主呼吸,需借助呼吸机,调整至低流量,持续为患者提供氧气。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洗胃、催吐等治疗,纠正已经失衡的水电解质状况。使用的药物为:①纳洛酮。如果患者醉酒程度相对较轻,经过紧急救治后能够恢复一定的意识,可给予其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纳洛酮舌下片,国药准字H10970084,规格为0.41mg*2片/盒,使用方式为:将1~2片药物放置于患者舌下,叮嘱其含服,不可吞咽。②若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应使用康哲(湖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3437,使用方法为:①按照5μg/kg的标准,选取适量的注射液,采用皮下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入患者体内;②约15~20min后,按照10μg/kg的标准,选取适量注射液,依然采用皮下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入患者体内。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额外接受醒脑静注射液(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2020564,规格为5ml/支)治疗,使用方式为:每次皮下肌肉注射1支,每日2次。
1.3观察指标界定
(1)记录两组患者意识完全恢复时间、住院时长,将之作为第一观察指标;
(2)按照以下四个标准,判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将之作为第二观察指标:
①痊愈:患者意识完全恢复正常,皮肤苍白、身体冰冷、低体温等症状全部消失;
②显效:意识大部分恢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③有效:能够正常与人交流,但缺少部分记忆,症状有所改善;
④无效:意识依然混乱,症状并未改善,甚至出现加剧现象。
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分组总数×100%[2]。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s”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患者意识完全恢复时间等临床指标记录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意识完全恢复时间为(3.25±1.37)h,住院时长为(8.24±2.36)h,均少于对照组的(5.34±1.46)h和(13.62±3.27)h,P值均<0.05,差异显著。
表 1 两组患者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长对比(±s)
.jpg)
3.综合讨论
酗酒、醉酒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当人的中枢神经受酒精影响严重时,机体不受大脑控制,甚至完全失去意识,导致恶性后果的几率必然大增。在新闻媒体报道中,人们常常见到醉酒开车引发车毁人亡的现象,一些人在寒冷天气中醉倒在户外,被人发现时已经冻死。此外,经常过量饮酒还会导致肝功能下降,引发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等疾病。由此可见,酒精的摄入量一旦超过机体承受能力,必定导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临床围绕急性乙醇中毒疾病进行救治时,普遍采用对症支持治疗,促进酒精代谢两种方式。如果患者醉酒程度较轻,则休息一段时间,待机体酒精浓度下降后,即可恢复并出院;如果醉酒程度较重,甚至达到重度酒精中毒的程度,除了常规药物干预外,必要时还需进行血液透析,防止机体内高浓度的酒精对各器官、细胞组织等进行侵害。本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疗效显著。
一般而言,人类摄入乙醇后,首先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随后便会转变为“抑制”。乙醇急性中毒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分别经过“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个阶段。当进入“麻醉”阶段后,意识开始丧失,伴有瞳孔扩大、呼吸失去规律性;进入“窒息”阶段后,情况已经非常严重,随时可能出现休克、心理循环衰竭、呼吸停止,危机患者生命。如果长期酗酒,除了多发性神经性疾病之外,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等疾病均可能发生。对于一些好酒人群来说,“饮酒必须适度”,一旦酒精摄入量超过机体最大承受限度,过量的乙醇便会称为威胁生命安全的“毒物”。因此,针对急性乙醇中毒的根本性治疗原则并不体现在医学方面,而是需要人们自主控制。
参考文献:
[1]居雪婷,冯金星,杨影.优质护理对提升乙醇中毒患者遵医嘱依从性的效果[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0,46(04):351-352.
[2]张洁,边华,翟佳,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纳洛酮促醒中的作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0,46(01):85-86+88.
[3]徐开平.急诊内科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9,5(2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