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巧妙“转化”的解题思想在授课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1期   作者:古思锋
[导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应用适合的数学解题思想尤为关键,一方面可以让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是初中数学大纲提出的要求。
        古思锋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第三中学 528061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应用适合的数学解题思想尤为关键,一方面可以让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是初中数学大纲提出的要求。“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众多解题思想中最灵活也是最常见的,对于数学问题地解决具有较大使用价值。对此,文章将立足初中数学课堂,重点分析“转化”解题思想的应用。
        关键词:“转化”思想;初中数学;应用分析

引言:
        所谓“转化”思想,是将难以直接处理的数学问题,以相应的方法与途径加以转化,借助“转化”有利于难题的解决,或是逐步化解所包含的隐性问题。现阶段,“转化”思想已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运用,在培养学生转化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题技巧。
一、“转化”思想基本内涵分析
        文中所提出的“转化”思想,其主要是指把未知解法或者是很难处理的问题,借助观察、联想、分析以及类比等相关思维过程,选出一个合适的方法加以变换。针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会在很多情况下运用到转化思想而且具有较广的涉及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转化思想,可以通过简单直观的方法处理一些难题,用学生熟悉的方法处理不熟悉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讲,解答数学问题也是依托各种转化得以实现的,将不熟悉的转化成熟悉的,由此应用以往所需要的方法解答。其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针对“转化”思想并不陌生,在初中数学中常见的转化思想有以下几种,例如高次转化低次、多元转化一元等,另外也有一些其他表现,例如:乘除转化、数形转化以及加减转化等[1]。
二、简析“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具体应用分析。
(一)在代数问题教学中应用“转化”的解题思想
        “转化”思想在处理方程等相关数学问题中,其作用的发挥可谓是漓淋尽致,比如将二元一次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这里便是应用“转化”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通过引导让学生清楚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从而让问题变得直观简单。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组:x-y=5,4x-7y=16,学生可将该方程组中“x-y=5”巧妙转化成“x=y+5”,然后将其带入“4x-7y=16”,即4(y+5)-7y=16,由此转化成学生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通过知识之间的有效转化,让二元一次方程组不再成为学生的困扰。再比如:已知函数y1=x+c(其中c为常数),y2=m/x(其中m≠0)的一个公共点是(3,5)。问题1:试求函数y1=x+c和y2=m/x的解析式以及另外一个图像交点坐标;问题2:试求让y1>y2成立的x取值范围。将点(3,5)代入方程y1=x+c,y2=m/x中可以获得c与m的数值,这样便能得到函数解析式。而求解另一个图像交点坐标可以联立方程,然后采用前例中的转化方法求解。问题2求取x的取值范围,应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将函数图像画出来,将纵坐标y1>y2相应的横坐标找到,从而获得具体取值范围。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认为看似难懂的东西替换成易于理解的简单元素,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将复杂化的知识变得简单,把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有利于学生灵活转化多种思维模式[2]。
(二)几何问题教学中应用“转化”的解题思想
        初中几何教学大多数属于平面图形,即使平面图形拥有多种变化,可追根溯源不过图形之间的合并分割,在教学中应着眼图形特征进行问题讲解,在复杂图形中引导辨别出其中的基本图形,做到图形特征和图形性质的有效转化。与此同时,关注基本图形和几何图形之间的转化,将转化的对象与目标找准,通过“转化”思维助力问题的解决,帮助积极寻找问题的最佳处理路径,把生疏难懂的问题转化成学生熟知的且有效运用。
        如图1所示:

图1:问题示意图
已知△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AC=BC=10,AB=12。将BC作为⊙O的直径画圆并交AB于点D,交AC于G点,而且DF⊥AC,垂足是F,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证明直线为⊙O的切线。
        关于这道证明圆的切线的问题,在学生刚接触类似问题时存在一定的解答难度,因此应该将题目当中的问题加以转化,转化成学生熟知易懂的求证问题。证明直线EF为⊙O的切线,可引导学生转化成证明直线EF垂直于⊙O的半径,这样便是学生熟悉的证明垂直的问题,方便学生解答。再比如,已知△BCD中,线段BC的长度是6,BD的长度是8,其中∠C=60°,试求△BCD的边长CD。因为△BCD属于普通三角形,很难通过学生所学的公式、定理对其边长进行求解,那么则应考虑引入助辅线,作一条垂直于CD的辅助线BE,这样CD可以分为2个直角三角形的边,由于学生之前学过直角三角的边长求解方法,能够求出边长CE,然后加上求出的ED的长度,最终求出边长CD的长度。
结束语:
        针对数学教学需与时俱进,数学教师应丰富授课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法与多元化的解题思路。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的解题思想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初中数学教师需在课堂中,对“转化”思想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从而提升解题效率与增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先兴.初中数学中巧妙“转化”的解题思想在授课中的应用分析[J].学苑教育,2018,0(8).
[2]刘琦.初中数学中巧妙“转化”的解题思想在授课中的应用探索[J].双语学习,2018,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