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资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1期   作者:史译文
[导读] 从转变家长观念、设置双重科学教育环境、开设多形式的科学活动课堂等维度,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研究。
        史译文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艺术幼儿园  213000
        【摘  要】从转变家长观念、设置双重科学教育环境、开设多形式的科学活动课堂等维度,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研究。用实践让我们一起走进幼儿的科学世界,用创新的家园共育理念,提高幼儿学科学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以不断优化的科学教育方法,真正挖掘科学教育资源,拓展幼儿学习空间,达到全面培养幼儿科学教育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 家长资源 家园共育
        【正  文】当今世界正在发生迅速变化,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在开始从只关注表面的向深层、长远变化。陶行知先生说:“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须在民族的嫩芽——儿童身上加功夫培植。” 因此,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已被定为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他们已初步具有了探究事物的心理。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喜欢问为什么,而某些家长却往往会忽略孩子的提问,置至不理的态度扼杀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因此,开展全面的科学教育,就是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以幼儿园科学活动为载体,实施家园合作,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科学活动,提高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一、转变观念,奠定基础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老师。”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成功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家园的密切联系和积极配合。部分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的认为幼儿太小谈不上科学教育;有的认为科学教育就是认认字、学习加减,其他方面无所谓;更有一部分家长直接认为幼儿科学教育只是幼儿园的事。针对现状,如何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正确理解科学教育的本质与内涵,是实施家园共育的基础。
        二、双重环境,积极引导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教师首先要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应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效的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提高幼儿学科学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了良好的科学素养。
        1.开发利用好“种植园”,设立家庭“动物花园”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户外开辟一个“种植园”,作为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之用。泥土中可以种植种子、积木、玻璃等,通过操作、探索,幼儿就会发现会“什么会不长,为什么不长?”。在此基础上,老师的及时提问,以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这些小芽如果没有水会怎样?如果把这些几颗小芽密封起来又会怎样?……”同时,我们也利用QQ平台、家园联系栏介绍在家里设立饲养角的益处,设立家庭“动物花园“,并指导家长引导幼儿如何对家里饲养的动物与种植的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园内和家里同步设置的自然环境为幼儿带来更多更丰富地自由观察和操作探索的机会,幼儿不仅可以了解到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乌龟、金鱼的饮食习惯,也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四季变化等等。


        2.开发利用好“智囊箱”,设立家庭“十万个为什么”
        幼儿的思维是灵活的、多样的,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者们往往与孩子共同建构课程。我们也应该汲取了瑞吉欧的先进教育观念,在班级中设置了一个小小智囊箱,让孩子们把观察到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放入箱内。教师每次取出一个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直到解决。在家里,家长也要同步设立 “十万个为什么”,对“好问”的孩子,要先赞许他好问的优点,再耐心回答其提出的种种问题,更要启发他到有关书籍中进一步找答案,也可以与之讨论解决。例如:科学问题是《泥土》,每个孩子都带着这个问题回家,可以请教父母、爷爷、奶奶,也可以自己去寻找资料,从书中、字典里、网络上寻找关于泥土的知识。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教师和家长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看、听、讲,操作的方法来解答自己的疑问,还用小实验的办法求证在泥土里种植花草的好处等。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通过给孩子提供主意、建议、难点、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共同形成了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源与财富。
        3.开发利用“科学发现室”,设立家庭“玩具屋”。
        针对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喜欢“配家家”、“瞎捣鼓”等特点,为他们提供玩弄、探索的材料和空间。教师可以在“科学发现室”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在家里,我们家长可以在书桌下或房子一个角落等固定的地方,有序地摆放一些物品、用具等既安全又卫生的材料。如,小瓶、小盒、放大镜、旧闹钟、坏玩具等等。让孩子尽情地“摆弄”“捣鼓”这些物品,运用这些物品去观察、想象、发现和创造,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好奇心、探索欲。家长适当的进行引导,可以“顾客”、“小修理工”身份参与“捣鼓游戏”,顺势教给“摆一摆”、“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反一反”等创造技法,提高“捣鼓水平”,增加“科学含量”。
        良好的科学活动环境创设能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欲望,提供给了孩子某些感性的经验,孩子把这些经验在大脑中整理、归纳再创造,形成属于自已的观念,从而积极地指导自己的行为与环境对话。因此,在幼儿园与家中,同步创设与幼儿相适应的科学教育环境是相当重要的。
        三、多维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为给孩子插上科学的翅膀,想出了各种途径,使家园达到一致,亲子活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对幼儿园来说,家长参与对丰富科学活动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做好各项工作是有力的支持。对家长来说,通过亲自参与能学到如何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操作行为和如何教养幼儿获得实际知识与技能。通过双方对孩子良好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幼儿爱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要求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既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孩子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开展全面的科学教育,特别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养这一情感目标的培养必须是家庭、幼儿园两方面的共同配合。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家园结合培养幼儿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树立教育观,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合作,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有效地提高幼儿科学素养,为造就社会主义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