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伯维
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
【摘要】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在教育生涯中,教师不时会遇见一个甚至多个让人“头疼”的关注生,在与他们斗智斗勇过程中,不同的教育方式,将会建立起不同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作用或是反作用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急功近利型教育方式犹如紧绷的弹簧,当师生中的一方松手时,反作用的力将会造成紧张甚至破裂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潜移默化型教育方式宛如阳光雨露,照亮学生的心灵,滋养学生向上的心田,坚信他们终有"花开绽放"的一天,最终反而改变了学生,也成就了教师。
关键词:关注生、教育方式、成长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在教育生涯中,教师不时会遇见一个甚至多个让人“头疼”的关注生,在与他们斗智斗勇过程中,不同的教育方式,将会建立起不同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作用或是反作用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急功近利型教育方式犹如紧绷的弹簧,当师生中的一方松手时,反作用的力将会造成紧张甚至破裂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潜移默化型教育方式宛如阳光雨露,照亮学生的心灵,滋养学生向上的心田,坚信他们终有"花开绽放"的一天,最终反而改变了学生,成就了教师。
回顾十几年的教育生涯,在与不同的学生“对决”当中,与其说我在寻找“适合”的教育去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如说这些学生行为表现在修炼我的教育能力,让我静下心来做教育,学着从急功近利型教育方式向潜移默化型转变,顿悟带着蜗牛去散步的教育大智慧。
记得3年前,学校把我从高年级“空降”到四(3)班来担任班主任,想用男教师的阳光之气镇住班上的三大“金刚”,减少对其他学生的影响。为首的一位 “大王”叫刘钢(化名),当遇到一点挫折或者不顺心顺意的事情,便不分场合,直趟地面上翻腾倒海大哭大闹,或是以山大王的姿态,牛气哄哄地甩门而出,不管你是校长、班主任,还是亲身的爸爸妈妈。据观察了解,他属于胆汁质类型气质学生,脾气暴躁,易冲动发泄,缺乏耐心,要是与之针锋相对,必定是两败俱伤。
开学的第一天,枪舌战上演了。根据学校常规教学工作要求,新学期的第一天,任课教师要例行检查学生的暑期作业情况,教师的直觉判断刘钢同学的作业肯定是没有按时完成。果然不出所料,一个字都没写。检查完作业后,我对全班学生说:“根据班级公约,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暂时不能领取课本哟。”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刘钢(化名)已是又激动又不屑地说:“你不给我书,我自己买,才不稀罕呢!”全班的学生目光齐刷刷地注视着我,等待新班主任会用何种方式回应,用河东狮吼的架势压过刘钢挑衅?还是排山倒海式的一番义正言辞的批评教育。我稍作停顿后,和善而坚定地说:“班级公约是大家商定的约定,大家都要遵守。你是想领书还是买书,关键看你的选择,我现在可以帮你有技巧、快速地完成作业,这几项现在完成,那几项给你延期,晚上补做明天交。”具体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选择,让他服气地选择补做适量作业,尽管书写的字、作业质量不高,但是已有了好的开始。教育是点燃和唤醒,行为习惯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引导。
“袁老师,不好啦!语文黄老师拿刘钢没办法,你快点过去救火。”班长急匆匆地跑来跟我说。这不又跟黄老师扛起来了,“我不背古诗,我要回家”,说完重重地甩开教室的前门,跑到楼梯口哭闹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唠叨:“我要回家,我不要这个黄老师(现在的语文老师黄玉梅),我要原来的黄老师(三年级的语文老师黄小霞)。”见到低年级的学生,还朝着他怒吼几声,吓得学生赶紧绕着走路。他以这种方式足足哭闹了一个钟,我并没有生气也没有妥协,因为他以前就是以这种方式“制服”家长、老师顺从他的意思。
等待,等待他的情绪平缓下来,再来沟通!我要让他明白:哭闹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事情更糟糕。在足足等待了两个多小时后,他接受了沟通方式解决问题。跟黄老师致了歉,很快地把两首七言古诗,背了下来,跟着父母回家了。要沟通先连接,连接师生的对话的息互通上,一定能水到渠成。
接班的前几个月,真可谓是一波未平:因为他打同学被我请到办公室,没等我开口了解事情发生情况,他那超分贝的嗓音“他骂我,他就活该被打”已打破办公室的宁静;一波又起!他上课不时地插嘴扰乱教学秩序,被老师批评教育,于是“咚咚……”笔敲打桌面的声音向你示威,影响正常教学。正如奥古斯丁所讲:坏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于是每次当他暴跳如雷时,我都试着“等待”他,像阳光雨露一样,日复一日的洒落在他身上,让他哭让他闹,等他闹够了,能连接沟通时,再与他一同解决问题。也许是我的这份坚信——终有"花开绽放"的一天,他渐渐地行为发生了改变,性格没有那么狂暴,受到委屈会较为冷静处理,课堂注意力也集中起来了。尽管身体疲惫,但我的身心愉悦,因为见证了他的成长。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还是以言育人的好阵地。课堂上,我采用“提问优先,鼓励为主”评价策略。记得有一次,三位“大王”一同举手想解答黑板上的三道除法竖式题,我请他们一起上来解答,巧的是竟然都解答对了。我灵机一动对全班同学开玩笑地说:“同学们,你们只见过他们互相闹矛盾,没见过同台学习吧!”同学们笑了,他们也笑了,笑容里包含着自信,折射出对学习的喜爱。可以说每一节课,刘钢(化名)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而且都会得到如“你很有想法”、“你的观点很新颖,我们不妨试一试”、“听到你精彩的回答让我很开心”等语言的鼓励评价。有时为了激发他主动求学,不依赖语言激励评价,我采用“欲擒故纵”法,故意在一节课里不点他回答问题。课后,他急切地跑过来问:“老师,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你一节课都没有让我回答问题。”我笑着对他说:“刘钢(化名),课堂是属于全班同学的,认真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哦”他有点不开心地回答我,但我知道他是明白的。
由于他静下心来学习,学业成绩稳步上升。第一单元数学成绩他只考了48分,为此他还苦苦哀求我不要把成绩告诉他妈妈。为了在他心中建立对我的信任,我答应他了,现在48分仍是我跟他的秘密。如今他时常考98分、97分、95分。他第一次考98分时,我半信半疑地认为是 “不正当”成绩,可下个单元他又考了97分,这次我相信他的实力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肆地表扬他:曾经是一位暴跳如雷、让同学讨厌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如今做事冷静,学习认真,他的“奋斗史”是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的。这时他刚好走进教室,同学们自发地站起来给他鼓起热烈的掌声,他的脸红了,羞涩地笑了一下。我知道他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学习的快乐。
期末数学考试刚结束,他跑到我办公室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我说:“老师,这次期末考试我很可能得100分哦!”我很欣慰地抚摸着他的头,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分数,而是我们一起努力的一个又一个场景,有过泪水,有过争执,有过欢笑……最终他寻觅到了学习的快乐,我何尝不是呢?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影响和感染的过程。让我们一起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吧!
作者简介:
姓名:袁伯维 男 1985年7月出生
工作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 担任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