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助推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田学明
[导读] 自古以来校园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ICT技术的全面落地,教育信息化在网络化和数字化基础上,正迈向以个性化、终身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化时代。
        田学明
        宁夏省吴忠市利通二小      宁夏 吴忠   751100
        摘要:自古以来校园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ICT技术的全面落地,教育信息化在网络化和数字化基础上,正迈向以个性化、终身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化时代。那么,在新时代新语境下,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将拿什么去耕耘校园这一片沃土呢?担任利通二小校长期间,我在信息化助推学校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双师课堂    互联网   教育信息化
        一、改善硬件设施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近几年,在工作实践的同时,我走访了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教育发达省市的一些名校,领略了很多前沿的思想理念和先进做法,引发了我不断的思考:作为新时期的学校领导,着眼点必须放在关注学校未来的发展上,要始终瞄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的同步发展。
        2018年3月,我从利通九小调入利通二小,两校距离不过短短的几千米,但是肩上的责任却不能同日而语:利通二小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牌名校,教风淳朴,底蕴深厚,口碑可鉴,尤以“三结合教育”成效显著享誉业内外,2014年8月,学校成为首批“集团化办学”试点单位,为带动吴忠市南面薄弱教育状况,学校将主校区南移至原上桥乡罗渠小学,并且将有限的优质师资同时向南校区倾斜,以此吸引更多的生源,化解市区学校的学龄儿童就学压力。短短的4年间,学校学生数增加1500名左右,班级数增加23个,成为市区大规模学校之一,但是师资的配给跟不上学校规律扩大的步伐,硬件投入的匮乏跟不上教育新时代的需求,规模办学优势并存办学压力致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突破瓶颈带领学校重塑名校品牌呢?我将信息化推进工作作为突破口。恰逢自治区教育厅遴选信息化示范学校,学校立刻组织团队以《借助“互联网+教育”促进两个校区教育教学同步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示范主题申请项目,计划通过两年时间,打造数字校园,实现两个校区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各方面实现全面渗透,教育信息化延伸至家庭和社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以数字校园辐射周边社区。
        在教育厅和吴忠市教育局两级部门的支持下,仅仅一年间,学校信息化外部环境初具规模:南校区建设信息技术专用教室3间,录播室1间,机器人专用教室1间,南校区带宽200M,校园操场和各个班级、功能室、办公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覆盖全校公共区域的安全监控系统(78个摄像头)、室内外综合广播系统,校内主干速率达到1000Mbps,数字化资源应用班班通,网络终端遍及每个教室及每位教师办公桌。每位教师配有电脑,所有教学班和部分功能室装有交互式电子白板或电视一体机、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教学设施40台套。北校区建设信息技术专用教室2间,录播室1间,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北校区带宽200M。数字化资源应用班班通,网络终端遍及每个教室及每位教师办公桌。在“互联网+”背景下两校区录播室具备“双师课堂”使用功能和标准。利通二小信息化条件俨然领先市区学校,在校区办公、教育管理、课堂教学、互动教研、活动展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学校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快车道。
        二、提升应用能力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条件
        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融合应用,作为现代化学校管理者,要深入思考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智慧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学校领导班子对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理念认识必须要到位,尤其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学校教学质量面临瓶颈期的局面下,更应该借东风,加强应用、融合创新,深入思考如何有效积累学校各项数据,通过数字校园来贯通两个校区的管理,实现“两个校区一套管理规范,两个校区一个质量水平”的目标。
        为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为专项工作办公室,各备课组长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吴忠市利通二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利通二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测评考核细则》,出台《吴忠市利通二小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管理制度》及相关奖惩办法,有力推动学校的管理、教育、科研等工作,给全校师生带来了快捷和便利。在校园内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运用,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学校网络平台完善后,设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人管理并聘请专职人员定期维护后台,全校自上而下强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工作,相关工作及时推进不断反馈不断改进。在学校专递互动课堂建成后,聘请软件开发公司讲师、教育局信息技术专家、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分层强化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强力敦促所有教师掌握相关能力,并通过同伴互助、技能竞赛、课堂应用等手段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上升。目前,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已运用于校园安全、教师办公、学校财务、总务、人事、学籍、档案、图书管理,乃至家校联系等各个方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因此,在提升应用能力过程中,学校加大了信息技术资源的投入,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扩充了师生学习资源,多次聘请立思辰网络公司、校外专家到校指导教师云空间装扮、云资源创建、云校家使用、云课堂建设、网络名师工作室应用等,以此推动信息化在学校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促进学校创新素养教育向纵深发展,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步入教育教学快车道。
三、优化“双师课堂”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落脚点在课堂。多年以来,利通二小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良,2009年起,学校率先进行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了适合利通二小校情的“1334”教学模式,在市区范围内很有建树。随着高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成为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它的最大的优势在于拓展了教学、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育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学校,更符合利通二小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利通二小“双师课堂”应运而生。


        长期的名校积淀,利通二小拥有刘学红、马月兰、赵艺等一批课堂教学质量突出的学科优秀教师,如何利用这些优质资源改善目前学校师资捉襟见肘的匮乏呢,随着学校信息化示范校创建后硬件设施的改善,优质师资的课堂教学思想有了落脚点: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平台开设“利通二小双师课堂”,弥补青年教师和临聘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的不足。双师课堂的“双师”,指的是一位“主讲名师”加一位“助教老师”,通过专递课堂进行线上实时讲课,“主讲教师”一托二主授,可通过屏幕控制不同校区两个班学生教学,“助教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答疑、针对性辅导、查漏补缺、巩固练习等课堂服务,学生通过答题器参与课堂问答,不仅活跃了课堂互动,系统的即时统计还能让授课老师快速掌握学生接收知识的效果。在双师课堂上,线上授课的老师可以通过听课端的视频设备来观察听课学生的课堂接收情况,更多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实时调整教学节奏。在师生互动中,专递课堂配备答题器等电子工具,让学生参与课堂问答,帮助授课老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活跃课堂互动的同时,增加课堂的参与度和趣味性,双师课堂有效地打破了校区班级的地域限制。为使“双师课堂”不走花架子,不走过场,真正实现互相弥补,补齐各种短板,学校将此作为教学管理课题进行研究,并且于2019年6月14日在利通区第六教研共同体联片教研活动中进行课例展示,通过话题研讨、技术支持、专业引领、意见征集等开展研究,探讨如何在实践中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通过“双师课堂”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探索,我校的课堂信息化教学水平已由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发展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程的资源整合阶段,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和网络信息资源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如同老师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在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中提出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快节奏、分层次、高效益"的具体要求。通过强化备课,工夫在课前,重教学技能,着力在课内,培养学习方法,发挥在课后的三段要求倡导、鼓励学生在网上获取积极信息和知识。
        目前,利通二小“双师课堂”逐步引领信息化教学走进所有学科课堂,教师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我们的课堂正在顺应信息时代的挑战,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让知识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
        四、拓宽家校通道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倡导现代化合力教育,长期坚持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新途径,着力通过信息化手段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转变家长育人观念,促进家校合作教育良性发展。
        利通二小地处市区南片,生源情况构成复杂,长期处于教育薄弱地段,随着城市不断增容,家长群体除少部分原居民外,失地农民、外来务工、留守老人、流动人口等等占据了大半,学生的家庭教育苍白无力,致使学校教育很多时候难以持续。家长迫切渴望孩子成长,但是自身知识储备条件制约了管理辅导能力,学校召集家庭教育讲座,家长普遍很积极,集中反映辅导学生学业有困难,如何解决孩子课堂上吃不饱吃不透,回到家里家长又无能为力的现状呢?学校信息化示范校创建以来,尤其是硬件设施改善后,教学助手广泛运用与各个教学环节中。学校年轻教师应用水平高,备课团队组长协调学科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提炼出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软件进行音频录制和视频拍摄,制成微课供课堂上使用,效果良好,可以一对一使用。怎样才能让家长也能看到及时在家中指导孩子呢?教师们将制作好的文字资料、课件或者微视频,通过商业化网站的转码器生成草料二维码,实现wife环境下的扫码观看,可以使用它进行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并且命之为“码课”—-扫码观课, 需要时就能获得讲解视频,及时方便,这是学校进行个性化教学的突破口,也是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与应用的一种延伸与创新。上课时有些关键点,老师通过教学助手扫一下二维码,课程内容就呈现在大屏幕上,方便孩子们直观学习;孩子们要看书,扫一下二维码,就能读到相关书籍;回到家里,遇到困难,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看到老师制作的微课;想要进行巩固练习,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看到老师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各学科组的教师把知识点用碎片的形式巧妙地制作成短课程寄存在云校家里展示给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上课,切实打通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教学通道,提升了教育品质和教学质量。
        目前,学校的码课制作使用已经相当普遍,按学科分类整理制成“码书”,作为数字教学资源共教师相互使用;将难题解疑放在试卷上做成“码卷”供家长使用;我们将一些书籍推介做成“码字”供学生使用……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还将尝试把传统的教育资源,如教材、导学案、作业评讲、试卷等数字化,制作成二维码,让讲授为主的课堂变成了一个可以听、可以做、可以自学的自主、开放式的课堂,学习者则通过扫码的方式取得自己想要的知识,教与学,相得益彰,同时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化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开车道。
        结语:教育信息化步入了2.0时代,在“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必将继续践行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学校教育教育。
        [1]试析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J]. 任振敏.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1)
        [2]信息技术在自考考试中的应用问题探讨[J]. 李谦.智库时代.2019(22)
        [3]信息技术在小学藏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 旦正才让.家长.2019(22)
        [4]现代信息技术与特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J]. 赵晓妍.考试周刊.2017(04)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 付月明.新课程研究.2020(10)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适应性问题探究[J]. 王文广,袁晓斌.中小学电教.2007(09)
        [7]浅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常守堂.中小学电教.2003(05)
        [8]我与信息技术共成长[J]. 吕振杰.中国电化教育.2007(08)
        [9]信息技术让课堂动起来[J]. 教育革新.2005(04)
        [10]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分析[J]. 胡志斌,柯海芬.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4(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