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柳
江西省遂川中学 江西 吉安 343900
摘要:采用改进的密封装置制备了Fe(OH)3胶体,通过蒸汽和溶液中HCl的检验,证明了Fe(OH)3胶体制备过程中产生的HCl没有从溶液中挥发;向5支各盛1 mL胶体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盐酸、饱和NaCl溶液、蒸馏水的对比实验,证明加入的电解质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胶体才会聚沉。
关键词:Fe(OH)3胶体;电解质溶液;胶体的聚沉。
本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来源于理论推测与实验事实的矛盾:Fe(OH)3胶体制备过程中产生的HCl作为电解质为什么没有使Fe(OH)3胶体聚沉?这与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的认知相矛盾。本实验针对这一矛盾,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实验中Fe(OH)3胶体的制备装置及操作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充分挖掘了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通过蒸汽和溶液中HCl的检验,证明了Fe(OH)3胶体制备过程中产生的HCl没有从溶液中挥发;通过探究加电解质溶液使Fe(OH)3胶体的聚沉实验, 证明了加入的电解质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胶体才会聚沉。
一、实验原理
1.FeCl3+3H2O=Δ= Fe(OH)3(胶体)+3HCl
2.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3.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胶体聚沉
二、实验试剂与仪器
1.试剂:蒸馏水、饱和FeCl3溶液、稀盐酸(1.5 mol/L)、盐酸(约6 mol/L)、浓盐酸(约12 mol/)L、饱和NaCl溶液(约5.4 mol/L)、AgNO3溶液
2.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100 mL圆底烧瓶(带橡胶塞)、试管架、试管7支、一次性塑料滴管、盖玻片、注射器2支,激光笔1支,50 mL量筒1个、标签纸
三、实验装置
用封闭的圆底烧瓶替换敞口烧杯,有利于蒸汽的收集及HCl气体的检测,大大缩短了蒸馏水沸腾所需时间,节约能源。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Fe(OH)3胶体制备装置
四、实验步骤及现象
1.Fe(OH)3胶体的制备:
向100 mL圆底烧瓶加入5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约6 min),用激光笔照射瓶口上方水蒸气,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向沸水中快速注入0.5 mL饱和FeCl3溶液,溶液呈现红褐色后,立即停止加热,并迅速用载玻片在瓶口上方收集蒸汽,在蒸汽中滴加2滴AgNO3溶液,无明显浑浊产生,说明胶体制备过程中产生的HCl没有从胶体中挥发。转移Fe(OH)3胶体到烧杯中,观察其丁达尔效应(见图2)。
图2 水蒸气及Fe(OH)3胶体的丁达尔效应(1);蒸汽的收集及其HCl的检测
2.Fe(OH)3胶体中加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的探究:
2.1 向2支分别盛有1mL蒸馏水和1mL Fe(OH)3胶体的试管中各加入2滴AgNO3溶液,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产生大量沉淀(见图3),进一步说明Fe(OH)3胶体制备过程中产生的HCl没有从胶体中挥发。
2.2 取5支试管各加入1mL Fe(OH)3胶体,再分别加入10滴蒸馏水、10滴饱和NaCl溶液、10滴稀盐酸(1.5 mol/L)、10滴盐酸(约6 mol/L)、10滴浓盐酸(12 mol/L),加10滴蒸馏水的试管无明显现象;加10滴饱和NaCl溶液的试管慢慢变浑浊;加10滴稀盐酸的试管先无明显现象后缓慢变成淡黄色溶液;加10滴盐酸的试管先无明显现象后缓慢产生浑浊,最终变成淡黄色溶液;加10滴浓盐酸的试管先立即变浑浊后又逐渐变为黄色溶液(见图4)。通过上述对比实验,证明了Fe(OH)3胶体制备过程中产生的HCl没有从溶液中挥发,且只有当电解质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胶体才会聚沉。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得知,Fe(OH)3胶体制备过程中产生的HCl没有从胶体中挥发,Fe(OH)3胶体没有聚沉的原因是因为HCl 的浓度太低;当电解质达到一定浓度时,Fe(OH)3胶体才会发生聚沉。
六、小结与反思
1.本实验通过装置的改进与操作创新,补充观察了水蒸气的丁达尔效应,充分挖掘了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2.本实验采用了定量对比的实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对比思想和科学态度;
3.本实验基于思维冲突开展探究,即提出问题与设想、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与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七、参考文献
1.丁秀玲.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分析与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86) : 159
2.王冬梅, 郑茹, 杨晓燕, 王瑞, 张晓梅. 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实验的改进[J]. 考试周刊, 2019(39) : 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