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课间活动品质提升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廖正进
[导读] 小学阶段是个体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大课间活动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廖正进
        北碚区朝阳小学金兴校区 400700
        摘要:小学阶段是个体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大课间活动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需要对其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保障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文综合探究小学阶段提升大课间活动品质的具体策略,分别从活动内容,学生兴趣,活动条件和校园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大课间活动;品质提升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开展教育工作时,大课间活动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教师需要对其加强重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进而确保活动价值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强化整体教育效果,为了进一步明确在小学阶段如何更为有效的开展大课间活动,特此开展本次研究活动。
        一、创新活动内容
        相对于传统课间操而言,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具有更高的兴趣,如果长期使用一套模式,不对其进行及时更换,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与此同时,现阶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很容易对一件事情丧失兴趣,针对该种情况,教师需要综合分析学生心理需求,定期变化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这帮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更大的乐趣,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例如在选择内容上,教师在设置游戏活动时,需要确保与时俱进,对其相关项目进行不定期更换,确保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进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1]。
        二、增强学生兴趣
        通常情况下,体育活动项目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在具体开展大课间活动时,如果想要确保学生能够更为高效的参与游戏活动,教师需要对学生兴趣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科学设置活动内容。此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活动进行科学引导,只有确保学生对活动具有较高的兴趣,才能使其更为高效的参与课堂活动,进而实现锻炼效果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收集,在大课间活动中,科学引入学生兴趣较高的游戏项目,确保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参与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保障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该种方式可以对学生主人翁意识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确保学生在游戏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活动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三、优化活动条件
        首先需要合理改建场地,通常情况下,在引导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时,不仅需要将球场和田径场作为活动的主要场地,同时还需要科学改建一些场地,进行新功能的合理增加。例如教师可以在中心主干道上进行跑道区域和跳格子区域的合理设置,与此同时,在篮球场边,还需要进行高低篮筐的合理设置,确保学生活动需求能够得到更高的满足。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进行场地轮换制的合理制定,在开始新学期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各个班级设置的活动内容合理安排场地使用。其次,为了确保更为有效的开展大课间活动,学校需要采取多种途径,确保能够对器材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与此同时,还需要引导高年级学生向中低年级学生转赠自己不再需要的体育器材,实现器材接力的有效形成,确保体育器材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与此同时,由于学校存在多个班级,根据学校制定的活动方案,学校在使用器材方面需要进行班级管理,每个班级对其1到2项进行固定管理,在具体应用时可以进行借用,进而确保班级之间实现共享,确保各项器材具有最大的利用率。最后需要确保学生安全运动,学校通过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进行自救技能和自我防护的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安全运动的具体方法,从而实现学生认知水平和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对各种伤害事故进行有效预防,进而确保大课间活动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
        四、强化校园文化
        小学教师在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时,需要根据气候季节性和学生水平进行各种活动的合理安排,确保能够高度适应学生学习需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同时还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心智。球类运动,技巧类项目和游戏类活动具有较高的丰富性,各项活动的交替穿插可以对学生运动兴趣进行科学培养,确保学生能够更为充分的掌握各项运动技能,从而实现良好体魄的有效形成[2]。与此同时,在具体开展大课间活动时,教师需要科学引进民族传统课程,竞赛课程,游戏课程,球类课程和体操课程等运动课程,同时,其各种课程具有不同的运动功能,通过对其进行合理应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各项体能,保障学生身体和谐发展,进而保障学生在各种运动中能够不断强化友谊,对学生人际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五、结束语
        总之,在开展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时,通过创新活动内容,保障学生兴趣,优化活动条件,强化校园文化,能够确保更为高效的开展大课间活动,实现活动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确保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获得更大的收获,提升整体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庄伟东. 基于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与学校大课间活动有机融合的探究[J]. 中国农村教育, 2018, 000(002):P.51-52.
[2] 刘雪. 争分夺秒,让课间活动具有价值——小学大课间体育运动的开展策略[J]. 小学时代, 2020(1):90-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