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鸡卵的结构 ”实验的改进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胡月
[导读] 分析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观察鸟卵的结构”实验存在的问题,尝试改进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性强,实验现象明显,有助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胡月
        湖北省孝感市丹阳中学   湖北省  孝感市  432000
        摘要:分析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中“观察鸟卵的结构”实验存在的问题,尝试改进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性强,实验现象明显,有助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观察鸟卵的结构;实验改进
        《观察鸡卵的结构》这个实验,看似简单、熟悉的鸡卵,学生对其结构的认知却比较模糊,只知道卵壳,卵白和卵黄,而往往忽略了很多重要的结构如胚盘、气室等,对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更是知之甚少。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从观看视频《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成长记》引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活动,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和直观性,再结合新鲜鸡卵、熟鸡卵、去壳鸡卵,引导学生分析鸡卵各部分结构的作用,从而理解鸟卵的复杂结构增强了鸟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本节课主要是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鸡卵,讨论交流,使学生对鸡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挥探究、合作精神,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1  原实验存在的问题
(1)实验材料为新鲜鸡卵,实验不便。
(2)实验设计缺乏对鸟卵功能的直观感知。
因此,笔者根据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及学生的情况,尝试进行实验改进。
2  实验改进
        2.1实验材料     
        镊子、培养皿、烧杯、放大镜、55℃--70℃的温水、白醋、新鲜鸡卵、熟鸡卵、去壳鸡卵、手电筒。   
        2.2实验创新
(1)用镊子分别敲击卵壳的外侧和内侧,如图所示。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亲身感受到卵壳从外侧敲击较难击碎,而由内侧则极易击碎。由此
  认识到卵壳的结构特点利于抗击外界的压力或冲击力,具有保护作用,也有利于小鸡破
        壳而出。
    
       图1 内外敲击卵壳实验
(2)增加验证气孔的实验步骤,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气孔的存在及意义。
(3)新鲜鸡卵和熟鸡卵同时观察,增加实验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4)增加白醋泡鸡卵观察系带的功能,用电灯照去壳鸡卵,把鸡卵放在桌上滚动,不管它怎么滚动,卵黄始终位于卵白的内部,直观的了解系带的位置和作用。
(5)实验结束后,学生品尝卵白和卵黄,减少了浪费。
(6)增加鸡卵的发育过程视频及鸟卵结构3D 动画,使学生对各部分的功能理解透彻。
(7)将实验延伸到课堂外,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对接,家长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增进亲子关系。
 2.3实验改进要点
 (1)选择适宜的水温,验证卵壳表面具有气孔。
        用新鲜鸡卵验证卵壳透气性实验后,为了杜绝浪费,鸡卵需要回收再利用。水温过高时,卵壳表面气泡冒出快,但高温下鸡卵内蛋白容易变性,影响鸡卵的再次利用;水温过低,则气泡冒出不明显或者过慢,钝端气泡多的现象难以看出。经过反复试验,实验水温应控制在55℃-70℃,实验效果最好。
(2)用熟鸡卵代替新鲜鸡卵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解剖与观察,熟鸡卵的内部结构形态层层可现,既形象又直观,呈现较好的观察效果,可以弥补新鲜鸡卵的不足。
        2.3突破方法
(1)丰富和改进了实验内容。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8个内容(参看附表1),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通过实验观察,动手操作等多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实验的能力,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2)多媒体结合使用,我设计了1个视频,1个动画,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在迁移应用中构建新知。
3  反思
3.1改进实验的优点
        改进后的实验具有以下优点:实验器材简单,操作容易,现象明显;探究活动中构建
的知识,学习体会深刻;有效突破重点和难点;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2评价
(1)我设计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观察熟鸡卵的结构,使抽象的鸡卵结构问题具体化和直观性,同时通过解剖熟鸡卵,找到并体验卵黄膜的存在以及意义,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科学实验能力的提高。
(2)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不正确操作给于纠正,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后,请同学们画出鸡卵的结构图,加深了学生对鸡卵结构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生物绘图能力。整个的实验过程达到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的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之中,利于学生完整的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突破了重难点。
3.3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将知识转变为基础,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走
进生活。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多种,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但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更重要。在引
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有的问题启发性还存在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
识、动手操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朱正威,赵占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