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宜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绵阳市621000
摘要:为提升我国大学生阅读效率并为高校阅读研究提供参考,文章以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以“疫情与大学生阅读倾向变化”为研究主题,从阅读时长、阅读目的、阅读类型、阅读阻碍因素等方面入手,以调查报告数据情况为事实依据,深入地进行原因叙述和影响分析。
关键词:新型肺炎疫情;大学生阅读倾向;阅读倾向变化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与轨迹,人们的阅读倾向也深受其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知识最先进、最广泛群体之一,对于当下社会阅读样态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疫情后阅读倾向的转变状况,在把握大学生精神发展方向、促进全民阅读政策的推进、更好地解决阅读现实问题、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质量与阅读收获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的逻辑思路及办法

图1 理论框架
本文以“新型肺炎疫情与大学生阅读倾向变化”为问题导向,以“疫情与大学生阅读倾向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对疫情后大学生阅读时长、阅读目的、阅读类型和阅读阻碍因素四大方面的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描述,并对如何促进大学生阅读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二、大学生疫情后阅读倾向变化调查研究分析
(一)调查数据基本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总共发放了503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95份,有效回收率在98.4%,高于学术论文要求的70%。
(二)问卷设计
1、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以西南科技大学在校本科生线上和线下填写的调查问卷为依据。通过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大学生疫情后阅读倾向的变化情况。除问卷调查法外,还就疫情与阅读的相关问题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访谈,以作问卷调查必要的补充。
2、样本数及其分布
本研究共发放503份问卷,并根据线上和线下占比分配样本。一共收回问卷502份,其中有效问卷495份,有效率为98.4%,具体样本分布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样本分布及回收情况分析表
3、分布构成
在本次问卷中,大三学生占总人数的32.53%,其次是大二和大四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28.08%和26.46%。在专业分布上,主要以文学类专业为主,占比为25.86%,与“疫情与大学生阅读倾向变化调查研究”所属的文科调查研究的文科性质相契合,体现出该研究关注人主体的合理性。性别上,女生占比为64.44%男生为35.56%,比例正常。
三、大学生疫情后阅读倾向变化调查研究分析
(一)调查问卷内容设置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受访大学生经疫情后阅读倾向受影响大小比较
在对受访大学生中有70.1%的人坦言在历经疫情后自我阅读时长发生的改变是最大的,其变化最大的分别为阅读方式上的变化、阅读频率上的变化以及阅读动机上的变化和阅读类型的变化,占比分别为62.42%、53.54%、38.59%以及33.74%,还有5.0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在阅读的其他方面有所变化。
通过这一结果能够看出疫情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可自由分配的时间,促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阅读的可能性,而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阅读时长增加。
2、阅读时长与频率变化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有60.4%的大学生经疫情后阅读时长都呈现增加态势,25.05%的大学生经疫情后阅读时长减少,11.5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阅读时长较疫情前、疫情时没有变化,剩余3.03%的大学生表示不太清楚自己的阅读时长是否发生变化。
导致大学生的阅读时长基本有所增加的最大原因是疫情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大学生们基于各种目的(打发时间、放松心情、增长知识等)从而从事更多时间的阅读。
在阅读频率的变化上,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在经疫情后自己的阅读频率增加了,占比为58.38%,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频率降低了,占比为26.06%,少部分大学生表示经疫情后自己的阅读频率和之前并无明显变化,占比为12.73%。
3、阅读目的变化分析
阅读目的上,大学生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占比为58.99%,其次是为放松心情,占比为58.18%。再者为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占比为49.9%,为了学习工作而阅读的占比为48.08%,为提升自我素质而阅读的占比为45.45%,最后也有少部分大学生是为了打发时间而进行阅读,占比为36.77%。
总体来看,“为休闲娱乐而阅读”和“为放松心情而阅读”的占比最大,主要原因是发生疫情时大学生的心情往往较为焦虑而紧张,加之环境较为封闭、出入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人们更愿意通过阅读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4、阅读类型变化分析
据大学生阅读类型变化的调查结果,大学生在阅读类型上的选择较为广泛,其中占比最高的文学小说类,占比为46.67%。其次为杂志漫画、历史社科、工具用书,占比分别为14.34%,17.78%,13.94%。
5、阅读阻碍变化分析
在关于受访大学生经疫情后阅读阻碍的分布调查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首要的阻碍因素,占比为63.03%,其次是“阅读缺乏专注力”、“学业工作繁忙”以及“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占比分别为56.36%、45.45%、44.44%。最后还有少部分大学生是因为对阅读没有兴趣而成为阅读阻碍。
6、阅读方式变化分布
从大学生经疫情后阅读方式的变化来看,手机、平板阅读是大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途径,占比为51.72%,其次是传统纸质书籍,占比为37.78%。还有少部分学生选择通过电脑、有声书等方式进行阅读。这表明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有越来越多的阅读方式可供人们选择,拓宽了人们的阅读渠道,便捷了人们的阅读生活。
7、阅读环境的变化
有64.24%的大学生表示历经疫情后自己更愿意在家进行阅读了,还有2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还是更愿意去图书馆进行阅读。另外,还有少部分大学生更愿意在咖啡厅、奶茶店进行阅读。
二、疫情对大学生阅读倾向变化造成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疫情期间较为封闭的环境以及受限的交通使大学生们进行休闲娱乐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进行休闲活动、放松心情的选择之一,因此进行阅读活动的几率也极大增加。
2、经历疫情后大学生们基本适应了家中的环境,可以在家进行有效的阅读。因此,大学生们进行有效阅读的地点更加趋于多样化。
3、在图书阅读方式选择上,因外界交通受限、环境封闭、个人图书资源有限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们更愿意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使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更加多样化、现代化、便捷化。
(二)消极影响
1、受疫情影响,许多公共图书阅览区域都无法正常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书籍类型的选择权大大减少,十分不利于大学生们阅读类型的多样化。
2、在疫情期间,人们几乎一直呆在家中,空间上的压抑性和环境上的闭塞性增强了阅读的阻碍。在家中,难免容易收到家庭活动的影响,电视的播放声、父母的说话声...... 都可能会转移大学生们在阅读时的注意力。即便疫情基本结束,这种分心的习惯和心理行为模式也很难立刻消退,因此十分不利于养成更加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减小疫情对大学生阅读倾向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建议
1、国家层面:
(1)改革出版管理体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读物。
(2)优化阅读环境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环境。
2、政府层面
加强网络阅读环境管理,网络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最大程度的监控、过滤、屏蔽垃圾低俗信息,为大学生电子阅读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尽量减少阅读环境为读者带来的影响。
3、学校层面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促进大学生养成更好的阅读习惯。
(2)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立各种读书组织、阅读联盟、读者协会等系列阅读组织,为大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平台。
(3)教师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拥有正确的阅读观。
(4)加强大学生掌握高效地获取信息的技能和最新文献信息获取手段,指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媒介更加合理地进行阅读。
4、社会层面
(1)各读书网站和商家自觉维护好阅读环境,在利益和社会责任面前做好权衡,减少不良网站链接的投放和网络广告的推送,营造舒适绿色的阅读空间。
(2)微时代加强微服务。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等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发布消息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将微媒体与阅读推广相结合。
5、大学生个人层面
(1)大学生应该加强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2)明确阅读目的,增强阅读自觉性,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采取主动的、有效的、灵活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4)合理规划阅读、学习、娱乐等时间,拒绝盲目阅读、碎片化阅读。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