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南山
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民族初级中学 湖北省 宣恩县 445500
摘要:在全球化推进的今天,网络信息化全方位覆盖,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影响着每一名学生。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天性纯真与保守,但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沉迷网络,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学,这让农村地区的德育工作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事实上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有许多问题,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让德育教育与文化教育完美融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就需要着眼于感性角度出发,带给学生理性的理解和学习,打造实践框架,让学生拥有操作条件、学习机会,体现德育教育功能。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科教学;德育教育
一、研究背景
对于学生来说,其正在经历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时期。青少年阶段是品德修养培养的关键阶段,该时期的品德教育关系到学生今后的人生态度和行为素养。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继承者、中华文明的传承人,如果学生不具备高尚的德育品质,就无法肩负起时代延续的任务。所以必须加强未成年德育工作,其具有长远且现实的教育意义,学生是国家希望的种子。
在全球化持续性推进的今天,如今网络信息化成为了趋势,面对繁杂且多变的社会思潮,如今很多学生都被严重影响,对农村的学校教育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干扰。如今的农村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德育工作影响深远,工作不能只考虑学校单方面,而是要引起全社会的注意,让学生、家庭全部参与其中,展现德育工作价值和意义。
当前国内素质教育的追求就是面向所有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切入。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地位,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应该考虑学科基础教学,并肩负起德育教育追求,在德育教育中提升学生素质与本领,这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与基本职责,需要多加注意与认真研究。
二、研究目的
德育教育必须与教学过程完美融合,这样才能够体现素质教育追求和需要,是教学实践的基本。应同时兼顾德育和智育工作,齐头并进教书育人追求。让教学过程和德育工作融为一体,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健康成长。
另外本课题的探索和研究能够帮助教师利用实践过程,将原本的感性理解变成理性认知,这样就能够建构农村的德育实践模式和理论框架,为农村初中教育提供案例支持。
三、研究内容
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基础技能,同时也要渗透德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并养成良好习惯,明白做人道理,深入实践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对此需要从下述几个角度切入。
首先必须充分展现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价值与作用,体现学生德育工作价值。在备课、听课以及评课中落实德育目标到实际。
其次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空间与舞台,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素质与能力,让学生变成学习主人公。
此外应积极探索,寻找德育工作体系,让学生能够享受德育氛围,形成德育理解,建立与农村地区初中生特点相匹配的教育模式。
另外还要做好管理评价体系的科学研究。因为学生有着复杂、多样特点。所以道德评价必须呈现出过程性、多元性特征。
最后农村的中学德育理论框架研究,主动探索与学校德育工作匹配的原则、指导思想、方法、途径与内容,实现多元德育教育。
四、研究思路和过程
(一)研究思路
首先展开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地区的出中德育教育渗透状况。实践中,运用了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的方式,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的基本情况、德育的基本状况。当前农村地区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效果很差。
其次分析农村地区的初中德育渗透原因。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初中教育的目的可知。初中生正处于人生重要阶段,教师如果不加以管理,学生很有可能会被外界因素所侵蚀,变成品行不够坚定的人。所以必须展开德育工作,让学生健康成长。
最后深化与研究德育渗透思路,从学校、家庭以及社区多角度展开德育工作,建立与农村初中教育更匹配的教育框架、教育体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二)研究过程
首先必须将爱生的意识变成实际行为。教师热爱学生是其基本道德准则。当前人们所说的双差生就是指思想表现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需要先找根源,并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为了对症下药,我选择的方法是家访,在家访中做好家长工作,并主动和学生谈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情况、性格差别,掌握学生心理状态、个人喜好、心理活动。并且培养信心。信心的培养需要从信任学生开始,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以后,学生才能够反馈并信任教师。教师需要少批评,多鼓励,找到学生闪光点。十多岁的孩子非常可爱,差生身上同样有闪光的点、可爱的方面。教师必须做好引导,让学生形成自信。教师需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既然已经决定成为教师,就必须认真教导每一名学生,以德服人、以情感人。
其次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和贯彻德育思想。学科教师教学中必须同时兼顾德育教育。比如数学课堂上在讲解一些公式与定理时,教师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公式定理的发明过程和发明者。在实例的支持下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古人如何研究数学,使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表现出对科学探索的信念和理想。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当中的的内容。英语教育中很多思想内容并不明显,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找到其中的隐藏德育素材,将其放在知识分析过程。如分析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理解不同文明的优缺点,尊重他人。在学习中组织学生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最后教学中时刻贯穿德育内容。有心的教师能够从自己所接触的生活现实中找到知识的原型,并通过浓墨重彩的描绘,带给学生活灵活现的思想教育。初中教师在学科教育中需要做好德育内容渗透。教学中教师需要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教师应当利用生活素材开展教学,对待不同学生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比如快乐教学、实践教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而不是只会贪图玩乐。教学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合理融合德育内容。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渗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明白做人的道理、社会的道理。这远比空洞的教学效果好,有很不错的潜移默化教学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学中需要教师采取多样、灵活的手段与方式。如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其他人负责。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明白个体与团队的关系,有了团队的胜利,自己才能够成功。
五、问题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基本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得出了与之匹配的研究成果。当然在未来的研究中还要结合大量实验与现代教育观念、理论,提炼出覆盖面更广泛,效果更突出的德育教育渗透模式,并传播与推广出去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杜怀亮。《十堰市农村初级中学德育管理现状调查研究》[D].中国知网。延边大学。2010
[2].蓝维。《德育专业化问题笔谈教育研究》[D].中国知网。
[3].王凤艳。《农村初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
[4].陈延斌。《当代美国中小学道德养成的学校策略思想政治教育》
[D].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