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马静萍
[导读] 在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静萍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核心价值方面,思想品德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前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的压力逐渐增大,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在家庭方面,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很容易造成误会。在学校方面,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繁重,不良教育方式的使用让学生感到一定的压力。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思路
1.1注重情感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重点强调情感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道德水平,使他们形成完善的价值观念体系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精神内涵的丰富性[1]。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稳定发展。
1.2培养学生意志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升学生意志培养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以既定目标为基础调整教学行为。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实现既定的目标[2]。新版教材提出了培养学生意志的要求,将强化学生意志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为了完成目标积极奋斗,理性的看待各种困难,形成乐观、向上、积极的心理,从而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1.3塑造良好品格
        新课改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时代特点和意识,积极融入多种文化,重点关注自然,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学习观,提升学生良好品格素养[3]。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建立完善课堂教学反馈制度,以反馈信息为基础适当优化和调整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心理开导工作,增强学生分辨能力,提升学生道德观念的正确性,全面贯彻和落实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战略,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策略
2.1使学生正确认知道德,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道德认知是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了实现渗透心理教育的目标,教师要以学生道德认知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正确分辨是非,了解生活中包含的美与丑,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比如在学习《马路不是游戏场》这一课时,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前引入环节要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在马路上不遵循交通规则,将马路作为游戏场的视频,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将马路当做游戏场的后果是什么?,从这个视频中你懂得了什么?”让学生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后,教师要积极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在探究知识过程中,教师要使用生活案例向学生详细讲解理论知识,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从而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


2.2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为学生创设健康、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讨论是实现课堂密切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具体讨论和交流中,教师与学生要保持平等地位,互相尊重,从而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交流氛围,充分体现学生个人价值,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支持,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4]。在具体教学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保证交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并且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基础为学生创造更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为学生创设健康、良好的心理环境。
        比如在学习《我们的生命》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将课堂交流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个环节。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位小朋友救了一只受伤小鸟的故事,当小鸟康复后围着小朋友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小组学生积极讨论:“什么是生命?”,引导学生形成的生活态度,对生命有一个真正的认知,能够做到热爱生命。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深刻的课堂反思,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并且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生命。
2.3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健康心理体验
        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平台,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发展与成熟,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5]。为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活实践情境,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健康心理体验,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较强的心理素质,从而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在学习《我和动物交朋友》这一课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扮演本节课内容,这样学生通过亲身扮演将会更加深刻的体验健康心理,心理素质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很多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心理教育,他们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点。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面的,他们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能力。由于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父母的娇生惯养,所以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比如有暴力倾向、责任意识较弱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健康成长[6]。良好的心理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会阻碍学生身体功能的发挥,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各种不良习惯和严重的心理问题,阻碍学生未来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教师的努力与配合。为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卫玲.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新课程(小学), 2019, 000(004):P.32-.
[2]张玉娜. 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J].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9.
[3]陈芳.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 教师, 2019, 000(030):12-12.
[4]延金光.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艺术, 2018, 000(003):61.
[5]龚惠. 略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8):P.238-238.
[6]何陈. 谈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新课程(教研版), 2018, 000(005):25.
作者简介:马静萍,女 ,1967年12月7日,汉,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小学思品教育教学,邮编2554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