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勇
温州市黄龙第二小学 浙江温州 325007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能主动的从问题情境中摄取有用信息。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由问题情境出发思考所学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梳理了问题意识与问题情境对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探讨了小学数学中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实际运用分析。通过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勇敢面对难题,敢于做出各种尝试,这将会使学生终身获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信息技术;问题情境
引言:小学阶段养成的问题意识习惯将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积极推动的作用。正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偏低,心理发展还未成熟,在学习方面的接受性和被动型较低,缺乏自主性。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有目的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协助学生更快地领会数学课程中的各项知识要点,逐步用新信息技术融入授课之中引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问题意识与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1、树立小学生问题意识是适应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成为衡量信息时代人才的新标准。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加速了知识更新的速率,“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下一代人生存技能,具备问题意识,从问题出发有针对性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将学习数学转变为学生释放内心能量的一种方式,从数学学习中体味到数学之美,并感受到破解难题时的喜悦。
2、善用问题情境教学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的教育改革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师善用问题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全方位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自发主动、富有活力地探究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过程要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主动适应,从实现传统的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改变,促使学生具备不惧难题的品质,学会发问精神,学会批判精神。进一步推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理念落实到数学教育之中。
二、运用新信息技术结合问题情境实际运用分析
1、创新课堂引入环节的方法
课堂引入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课堂引入环节的效果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引入环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起点。所以,在数学课堂引入的环节,应当尽量想方设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善于灵活表现教材内容,容易吸引学生带领学生走入问题情境的特点,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例如,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利用新信息技术特有的互动性优势,创设竞赛型问题情境。在课堂引入环节,教师可以一是提出竞赛问题,调动学生针对问题利用信息化教具展开问题竞赛。在教学导入时,教师以竞赛问题形式将所要讲解数学知识隐含在竞赛中,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欲望。比如,在教学《梯形》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找找梯形的物品吧,今天我们这节课将开展一个梯形物体搭建动手大比拼活动,看谁能又好又快地完成最佳的梯形物品搭建。” 话音刚落,很多学生就表现出了跃跃欲试的样子,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具各自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做答,然后教师汇总展示。
二是直接利用信息化教具多样化表现形式呈现问题情境,带动学生走入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入环节利用新信息化技术安排各种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让学生在悬念的推动下进行数学学习。按教师安排问题引导下,将过去学过的知识和下一步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相贯通,引起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链接。例如,在教学《通分》的时,可以先用电子黑板给学生几组分数引入环时计算比较他们的大小:5/9和2/9、4/13和3/8、7/14和6/15、5/12和9/14。通常学生对前三组分数很快得出比较,但对第四组就出现了问题,“这样不同分母的分数可以比大小吗?” 、“怎么比较呢?”。这样的设置问题能很快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将新数学知识与原有掌握知识相联系,更好地理解新内容。
2、引起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好奇、爱探索、开始产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小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容易被兴趣所吸引。为了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推动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通过问题情境多样化设置的。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与问题情境模式相融合可以创设出多媒体问题情境教学、探究型问题情境教学和参与型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模式融合创新可以将教师的“想学生学”变为学生的“我想学”,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新境界。
例如,教师在教授“克”与“千克”的用途时,可以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邀请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尝试用手掂量物体的方式,为物体标注“克”和“千克”,指导学生得出1千克=1000克的结果,这样有趣的参与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物体“克”与“千克”有明显的感知。同时应用新信息技术的高参与度,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融入到教学问题情境中,感受参与互动环节,破解数学难题,实践数学知识带来的愉悦感。
3、利用问题情境向学生传授数学学习方法的方法
数学教师的任务既要设置问题又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技能。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导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学生只有学会了学习方法,才能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便于整理信息的优势,注意培养利用学会的知识破解现有的问题情境,在以掌握过去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和新规律,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钟的课程中,当时针指在4与5之间,分针指向10的时候,不知道是4点50分还是5点50分,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结合钟表的模型,在回忆一下数轴的相关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库中寻找过去学习的相关知识,以过去知识帮助理解新的知识。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利用新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是自身数学学习主导者的理念。其次,要在掌握更丰富多样化的新信息技术运用方式,吸引学生对于教学问题的关注。最后,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多加入实践因素,让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的潜力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伏有红. 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宁夏教育科研,2020(02):19-20.
[2]赵国宏,宋润仙. 基于视频分析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06):119-125+143-144.
作者简介:董志勇,男,1992.3.1,浙江永嘉,汉族,温州市黄龙第二小学,325007,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