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飞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汇宇小学 浙江省 杭州市 311201
【摘 要】图谱具有独特的直观性特征(既有意境又有音高和节奏),符合儿童思维特点,它不仅能轻松地解决音乐教学中的难点,而且富有新意和创造性,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本文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有效运用图谱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领悟体验音乐之美、表现音乐之美。具体从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入手:歌唱教学中运用图谱法激起学生歌唱欲望;欣赏教学中巧用图谱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演奏教学中善用图谱法突破节奏难点。
【关键词】 图 谱 有效运用 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课堂,需要以审美为核心,以生为本,让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然而在我们小学音乐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解决一个教学要点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似乎听得也很认真,但最后还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得教学目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完成,这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学习的困难和枯燥,失去对学习的动机,进而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尝试抓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图谱这种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主动探索、领悟和体验中来感悟音乐之美、表现音乐之美。
一、“图谱”在歌唱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歌唱教学中有效运用图谱,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歌唱活动之中,在画中学,学中玩,玩中悟,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
(1)巧用图谱 记歌词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易分散,而且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因此直观教学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让学生重复念歌词,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歌唱课下来,孩子们的注意力极大一部分在记忆歌词、理解歌词、掌握歌词顺序上。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记忆歌词,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结构清晰的图谱。用相应的图片、形象、符号按歌词进行组合,这样一首歌曲有几句歌词一目了然,每一句歌词表现了什么,讲述了什么,学生能直接感受到。
例如:在学习歌曲《洗手绢》时,我将歌曲中的歌词内容按乐句构成可视图谱,黑板上出示一个红太阳一朵小白云,“妈妈洗衣,我也来”分别用一个大头像和小头像来代替,衬词“哎罗哎罗哎罗哎”的图谱是一双握拳搓衣的小手,最后结尾的“哎”画上一个竖起的大拇指,表示自己很能干很了不起,声音要表现得自豪一些。为了让学生掌握歌词顺序,在第二段中可以打乱歌词排列,让他们来根据教师的演唱将图谱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这样学生在亲手操作中更加明了歌词。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快的解决了让学生掌握歌词、理解歌词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歌曲的美、欣赏歌曲的美、表现歌曲的美、创造属于自己音乐的美。
(2)善用图谱 会意境
有些歌曲如果教师单一讲解会比较枯燥,通过图形谱更加直观形象,有效帮助学生把握歌曲情感。
例如:歌曲《柳树姑娘》教学中,老师根据歌曲意境和情绪一边演唱一边画一幅柳树的图形谱,开始优美的旋律画上柳条像长长的辫子,低声部活泼的旋律“啦啦啦”出现时在柳枝上画上嫩芽;唱到渐强之处:用图形谱形式画出“辫子”甩进在水中波浪荡漾的画面。随着音乐的旋律一幅河边垂柳不知不觉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随音乐画一画,再唱歌曲的时候,整个意境已经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能表达歌曲的情绪,表现音乐的美。
(3)活用图谱 表深情
图谱不仅能展现旋律的走向和变化,还能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画面意境。在体验歌曲旋律和情绪的同时,有效解决歌曲的难点。
例如:《摇啊摇》这首歌学生非常喜爱,歌曲虽然简单但是因为开头这句和结尾这句很相似,(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只是歌曲的旋律一句上行,一句下行。所以,总有学生唱错。我想到了画一个简单形象的图谱来帮助学生:
.png)
图谱中前面的曲线则像河水的波浪,唱“摇啊摇”这一句很贴切,学生马上就能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之中。把后面的曲线补充完整刚好是一座外婆桥的样子。下面这句就像是外婆桥的倒影,所以第一句旋律上行演唱,最后一句旋律下行演唱就很形象了,学生也不会再搞错了。
二、“图谱”在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欣赏教学如果是一个单纯听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容易分散,如果运用图谱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这样帮助学生形象地掌握音乐的性质、旋律、主题特征、曲式结构特点,从而强化音乐审美感受,提高音乐记忆效果。
(1)在主题变化中巧用图谱
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整首音乐作品,首先应让学生熟悉乐曲的主题音乐。如有些曲子主题会重复出现几次,或出现变化重复,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将音乐主题设计成图谱,第一时间就展示在学生们眼前:主题由几个乐句构成,哪几个乐句是相似,哪里出现了变化。如果音乐主题是由活泼跳跃的颗粒音乐构成,可以将每个音用红色的小方块,并按照旋律高低位置排列,如主题是优美抒情的音乐构成,可以将每个音用大波浪线条来表示主题,在欣赏音乐时实现“同步走”方式,即:边听边动手画图形谱,帮助更好地理解音乐,帮助提高音乐表现力。
(2)在演唱方法中善用图谱。
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在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时,有一经典乐句要学生尝试演唱——“睐 奥哆 | 睐 奥哆 | 睐 奥 | ”。
当我画出这样一幅图谱的时候:
.png)
不用教师多作解释,有了这么形象的图谱之后,学生马上掌握了这种带转弯的特殊声音的演唱方法。
(3)在音乐想象中巧用图谱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设计空白图谱,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欣赏二胡演奏的《小青蛙》时,我让学生自己听着音乐用图谱描绘事物,小朋友的创造可多了,有的把水用~~,雨┆┆,电ζζ,风〆〆等,每个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现事物。在这艺术实践活动中体会到音乐艺术美的存在,从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三、“图谱”在演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巧用图谱 破难度
每一首歌曲都有节奏,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将节奏融会图谱之间。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运用图形对儿童进行初步的节奏型训练,效果非常明显。教师在需要学生学习掌握的节奏型的乐句绘制中,用简单、明了的符号或形象标明。学生能一下子明了节奏中各音符的关系,看直观的图谱,学生马上能用双手打出节奏。
例如:在训练节奏卡农的时候,单纯的
这样节奏,我花了很多时间来训练,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我采用了火车开来的情景后,把原来的节奏卡农改成了图谱
这样学生看着图谱边念节奏边做火车开了的动作,在图谱游戏中不知不觉完成了难度很高的节奏卡农,掌握节奏的同时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演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善用图谱 练耳朵
图形谱直观形象,在演奏教学中,它能帮助学生掌握欣赏作品的结构曲式,掌握音乐节奏、力度、旋律线等音乐要素,在聆听演奏中培养一双音乐的耳朵。
例如:《小牧民》这是一首ABC结构的蒙古族乐曲。在设计形象图谱时,根据A段音乐的节奏、力度和旋律行进特点,我利用较小的马蹄形标记来表示节拍;B 段马儿越行越近了,传来了马铃声,所以,在形象图谱中,用大号的马蹄形标记来表示,还加入了铃铛的标记;C段马儿奔腾过来,音乐欢快跳跃,在图谱中加入更大号的马蹄标记表示音乐的情绪变化;AB段的再现音乐明显地弱了下来,图谱中选用了越来越小的马蹄和铃铛标记表示马儿跑远了,越来越远了,渐渐地消失了。在音乐活动中,学生不但能够通过形象图谱感受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还能通过形象图谱的暗示发现与之相近音色的打击乐器,比如:碰铃、圆舞板、手铃等。同时,还能在形象图谱的指引下感受音乐力度的变化并进行配器的尝试。
(3)活用图谱 长技能
乐曲力度的选择是音乐表情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是富有生命力与说服力的音乐效果器。力度的强弱通常体现在歌曲节拍的强弱规律中,即根据节拍来确定重音的位置。那么,如何引导低段学生感受节拍的强弱,表现节拍的强弱?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视觉发展优于听觉,对力度的感受力在迅速地增长。在传统的力度教学中,学生只能用听觉抽象地感知力度变化,还不能用准确地表现力度的变化。于是,我尝试在力度教学的初步阶段用色块图形谱作为跳板过渡,用色彩的浓淡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更准确地表现音乐中力度变化。
新人音版第二册唱游曲目《布谷》,根据3/4拍强弱的特点我设计一个色块的图形谱,用色块的浓淡表示歌曲节拍的强弱规律请孩子们用打击乐为歌曲来进行伴奏 。
.png)
(注:“布”是强拍用浓绿表示,“谷”是弱拍用淡绿表示)
看着这形象的图谱学生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能很好地把握强弱规律而且自己也能设计出如下色块图形谱:
.png)
在低段音乐教学中巧妙运用色块的浓淡来表示节拍的强弱,提示学生在演奏中歌曲的强弱变化。
图谱教学法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音乐活动的有效手段,它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对音乐的体验更加深入,让学生真正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吴少华:《图形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音乐教育,2007、10
4、朱旭娟:《图形谱在小学识谱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音乐教育,2002、11
5、辜妮特 凯特曼:《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廖乃雄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