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瑜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为打造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以学生为中心,专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原有课程内容、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采取职教云教学,实现线下线上协同互动,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金课;水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职教云教学;高职
0 引言
“金课”“水课”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 年6月21日,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各高校“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挑战度、有深度、有难度的‘金课’”[1]。并将这两个词写入教育部正式文件《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2],文件要求各高校通过提升学业挑战度、拓展课程深度、增加课程难度,达到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目的。“金课”标准: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是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2018 年11月召开的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的 [3]。教育部提出在未来两年到三年时间内,将建设五大类型“金课”。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是“线上优质慕课 + 线下教师辅导”的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美国被率先提出。近年来,在美国、英国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发展迅速,并形成一定的框架,而在我国起步较晚。这种教学模式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发挥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教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更符合高职的教育和教学特点。
在“金课”建设背景下,改变安于现状的、固有的、守旧的学习思维,探索构建“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建设“金课”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大多数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提供计算机理论、实践、思维的通识课程,该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强化计算机课程在学科交叉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常规操作,正确运用计算机系统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创新[4]。然而,虽然《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各个高校都有很长的开课历史,但对照“金课”标准下计算思维与信息融合集成创新的要求,更多的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水课,缺乏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如何找出问题,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许多教学人员所关注并探讨的问题。
1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现状
1.1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不同生源地新生的计算机水平相差较大。有的学生在中学甚至小学期间就开设过计算机课程,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一些偏远地区农村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条件,有的甚至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学时短、信息量大。对于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课程内容重复,没有学习兴趣,形成了厌学思想。
2.2教学手段先进,但教学方法传统
现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基本上都是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虽然教学手段从传统的“粉笔+黑板”改变为“计算机+投影”,使得课程教学中信息量有了很大提高,讲解的内容也更加直观形象。但是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同时,过多的信息量和过快的速度,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容易遗忘。而且课程实践都是安排在理论课上完后,时间安排不紧密。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学生不能及时的进行操作,对课堂教学没有及时巩固,教学效果不理想。
2 线上线下混合式 “金课”建设探讨与实践
如何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打造成符合“两性一度”标准的金课?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标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要转变观念,研究符合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1课程内容的改变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围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内容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分为三个部分:计算机文化与生活、办公软件、计算思维。计算机文化与生活部分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计算机技术入手,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最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兴趣。
办公软件部分以项目式实践方案, 采用“现实问题→知识点分解→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系统掌握软件的各种操作技能和现实联系,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计算思维部分是为了提高学生应对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这也是当前该课程改革的大致方向[5]。通过“建模→分析→方案→比较→实现”向学生讲授如何利用计算思维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2云课堂打造《计算机文化基础》“金课”的思路和做法
为解决学生需要学什么,怎么学、评价和确保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成果这个核心问题,根据OBE思想来重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即根据结果确定所要准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过程。以教材“4.3学生成绩表的创建”为例,设计实践线上线下金课。根据“学生成绩表的创建”这个目标,进行知识点分解,设计教案。
2.3.1课前实施
课前根据教案设计,制作好课程所需资料存放“云课堂”云端,除了自行收集制作试题、操作视频外,还有本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和微课版教材资源可供使用。提前两天将课前先学资料推送到学生端,学生微信端有提醒,课前先学资料包括知识点解析、课前小测、重难点投票。“学生成绩表的创建”所涉及知识点包括绝对引用、函数ROUND和RANK.EQ、IF函数嵌套、复杂条件格式与引用等,通过先学让学生了解知识点,对于疑问,学生可以在知识点PPT下留言反馈,同时作答课前小测和重难点投票反馈预习结果。
2.3.2课中实施
教师开启职教云并创建班级,学生登录班级。根据学生课前先学结果反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学生成绩表的创建”较难理解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对于错题进行集中讲解,开启弹幕、投稿、抢答,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促进师生、生生交流。 随后利用职教云准备的资料组卷测试,学生将操作题作答后截图反馈。安排课后及下次课前先学内容简介后,此次授课结束,学生可以在手机端看到自己的 “成绩单”,“成绩单”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和排名及课堂小测错题集和自己对幻灯片的标记,如“不懂”或收藏,学生还可以添加学习心得。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日志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总体表现,包括学生出勤率、优秀学生和预警学生及答题投票情况等。教师保留这些数据作为评价指标并填写教学心得,积累经验为以后教学借鉴。
2.3.3课后实施
教师将课后拓展练习资料推送到学生端,学生根据学习进度作答,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同学,推送辅助视频和进阶测试助学,经过反复练习脱离学习困难;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推送难度高的题目,挖掘其潜力,追求更高层次知识。
2.4多元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考核学习结果,同时也是为了指导激励学习者。《计算机文化基础》考核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利用课前先学、课堂随测、连麦互动全周期教学活动以及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精准评价、动态评价,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根据评价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转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高职学生能够有效适应校园以外各种非正式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摆脱课堂教学的束缚,可以弹性学习,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现自身的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
[2]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Z].教高函〔2018〕8号.
[3]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4]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6] 侯玉洁;?杨炎川;?刘森. 高职院校职教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J]. 黑龙江科学,2020(8).
[7]施蕙. 基于职教云2. 0 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以“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9,( 22) : 31 -34.
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研究(编号:ZJGB2020265)
作者简介:易瑜,女,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教学法与教学改革研究。
通信作者:吴莲贵,地址: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417000
Email:ldwl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