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阶思维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培养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张怡
[导读] 在当今的知识时代,高阶思维能力是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张怡
        威海市第七中学 山东省  264203
        在当今的知识时代,高阶思维能力是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新教育理念提出:英语教学是英语活动的教学,即思维的教学。新时代要求我们努力实现由“低阶思维”(识记,理解,应用)向“高阶思维”(分析,评价与创造)深度学习模式的变革,以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高阶思维是建立在较高的认知水平上进行的心智活动,也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本文就以区级优质课八下Unit6大阅读A Country Music Song Changed Her Life Forever为例,剖析如何让高阶思维落到实处,落入深处。
        卓美之路——创设情境问题推动,开启高阶思维初尝试
        课堂上有效情境的创设能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从多方面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的自我需要,积极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这也对促进高阶思维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情境一:播放音乐,营造环境
课前播放音乐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free talk with them:
1.What’s the song about?
2.How do you feel after listening ?
        在这篇课文中,一首美国乡村音乐改变了女孩Sarah的生活,在设计中也是围绕着这首歌曲进行what/why/how 等一系列深度问题的挖掘,歌曲是一条重要的主线,在课前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听一听,感受音乐中传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再通过开放性的free talk,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和胆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通过创设情境一问一答,因为有问题的存在才会引发学生们的主动思考,并在脑海里组织应该怎么用英语来回答,就会去学习和运用相关的英语知识,这个思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锻炼的过程。
情境二:思辨单词,互动启迪
        文章的第二部分着重讲述了现代音乐与乡村音乐的不同,modern与country都是本单元的新授单词,为了在阅读中排除词汇障碍,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两种不同的音乐,老师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日常环境作为情景去导入,在对比之中让他们既能感受到现代和农村的差异,也能感受到country作为“乡村音乐”和“国家”的差异。我们在教学活动当中,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赋予知识“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这也是一个思维培养的阶段。
        润美之意——搭建思维导图框架,向高阶思维深处漫溯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篇大阅读思路比较凌乱,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老师在设计三个段落的细读环节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清该段脉络,提炼完善信息并完成复述。
Para 1: 学生先找出贯穿于Sarah生活中的三个时间节点,在此节点上发散思维,完成导图,并且利用导图对第一段进行复述。
Para 2:第二段主要介绍了什么是乡村音乐以及乡村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差别。
Para 3:第三段是关于Sarah的梦想,段落比较长,里面同时也掺杂了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和歌手加斯·布鲁克斯的信息,容易扰乱学生的思路,通过导图形式设计出“go to Nashvile” and“ see Garth Brooks sing live”的结构,学生可以理清思路,迅速将本段落再细分成两大层次,并且明白附加信息对于支撑Sarah梦想的存在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完成一个思维导图,我们需要找到发散的核心和起点,找到拓展的枝干关系,这非常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我们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比对,让思维主动发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段落的复述,让思维有效提升;课后通过绘制导图,整理反思,让思维持续进行。
        臻美之境——内展外延梯度发展,引领深度思维入佳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要实现思维的深度发展,一定要精心设计高阶学习的问题,阶梯性的、开放的、挑战性的、具有穿透力的,这些问题是课堂的主线,是学生发展的思维场,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拉大思维的长度。
片段一:发散思维 答疑解惑
     第二段落在介绍乡村音乐的时候,给出了明确的信息,乡村音乐是来源于美国的南部。在此基础上,老师设计出深层次的问题:
T:Why is country music from the southern States of America?
S:No students answered. (预料之中)
T:It’s called country music, so it must be sung in the country or city?
S: In the country.
T: Good! Let’s think about who lives in the country? (教师引导)
S1: Farmers and villagers.
S2: Maybe there are many fields and villages in the country, most of them are farmers, singing this kind of music will make them feel relaxed after working.
T:Well done, a perfect answer.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我们不仅要备好教材,挖掘深度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同时也要备好学生,如果这个问题学生接不住怎么办?就要想如何一步一步的铺桥搭路去引领学生,让学生展开深度的思索与讨论。这个问题经过引导后,学生给出了心目中的答案,接着老师通过搜查资料,用地图和图片给学生们展示了美国南北地区的地理风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图片,让他们更立体的感受到美国乡村音乐的起源。   
片段二:深度挖掘 情理融合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乡村音乐改变了Sarah,但是是怎样改变的?为什么会改变?这两个深度问题对于理解整篇文章和了解Sarah的心路历程是非常有探究价值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思索,还需要老师抽丝剥茧的分析,课堂又回到了Sarah的起点。Sarah→American teenager→fight with family→ angry & sad→study abroad in England→ difficult & lonely→hear a song about returning home→realize the best things in life→get a sense of belonging(归属感) → country music can bring her back to old good days,通过对她的梯度分析,最终发散了学生们的深度思维和分析能力,乡村音乐为什么能改变/怎样改变她的生活,是因为她出国留学的孤苦经历,让她在听到这首歌后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找到了归属感,音乐把她带回和家人在一起的好日子,最终改变了她,也征服了她,让她成为乡村音乐的铁粉。
        英语阅读的根本目标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表层内容,而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以及促进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形成,即英语学科素养所强调的高阶思维,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问题推动,引导学生走上卓美之路,通过搭建思维导图,让学生领悟高阶思维的润美之意,当深度思维与阅读无缝契合时,便能达到我们所追求的课堂臻美之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