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丘艳珠
[导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丘艳珠   
        蕉岭县镇平小学,广东 梅州  514199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阅读教学当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利用图像与文字的组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学生兴趣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考形式与教学用具,能把乏味的知识变为一幅有次序放射的扩散图形。在讲小学英语课时,教师要精巧利用思维导图,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自信心,让其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式,进而大幅度提高其复习效率和质量。
1思维导图的主要特点及规律
        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主要表达方式,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俗地讲,思维导图就是借助图画、文字等元素,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现出来。因此,思维导图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形象性。好的思维导图往往能够借助自然界的事物之形去呈现艰涩深奥的知识,比如,我们经常让学生描绘的“知识树”“柱状图”等,都是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二是概括性。思维导图能够将海量的知识,经过系统性、有序性排列重组后,借助一些我们所熟知的具象事物归纳梳理出来,具有化繁为简、高度概括的特点。例如,人脑是一个十分繁杂奥妙的系统,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标注人脑不同部位功能或人脑思维流程的导图来梳理这一复杂深奥的过程,这就是利用了思维导图的概括性特点。三是立体性。思维导图所具有的独特形象、艳丽色彩、美妙图阃,甚至好闻的气味等,都可以从不同渠道去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而在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记忆,让学生久久难忘。思维导图的这三个特点,其实质是我们充分利用了识记规律,这是因为这些自然界中的常见事物已为我们所熟知,其所具有的特定结构、颜色、气味等能够简化我们的理解过程,符合“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1]。
2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应用的设计原则
        2.1适切性原则
        思维导图的延展性很强,但教师要注意围绕中心,有所辨别和筛选,做到延展有度,尤其是学生在自己设计时可能会联想到很多相关知识,但缺乏准确性,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和予以纠正。
        2.2启发性原则
        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创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其自身是课堂的主体[2]。
        2.3循序渐进性原则
        教师无论是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还是培养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都要遵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教师要把握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由易到难,逐级递增,避免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淆。
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设计更多的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为一种思维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能够引发师生互动交流,在沟通碰撞中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如果能够将思维导图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我们的课堂将会妙趣横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3.1单词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学习与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减少学习新单词的困难,消除学习新单词的障碍,提高英语词汇课堂学习效率,可以有效地结合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新旧单词进行衔接,通过之前学习过的单词来引导新单词的理解。如学习新单词“snowman”的时候学生可联想到hasahat,eyes,anose,amouth,ascarf,arms,mittens等单词。学生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习英语,可以提高其想象力,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还能对将要所学知识起到预习的作用。学生学习不再只局限于知道词的读音和意思,而是找到很多“小伙伴”,增强了亲切感和理解度[3]。
        3.2阅读中的应用
        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比较短,词汇量比较小。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阅读语段的主题词汇进行拓展,从而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同时也扫清阅读语段当中的因为词汇所产生的障碍问题。当学生学习新篇章时,遇到新词汇就会出现阅读障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近义词或者是之前学习过的词汇来设计单词导图。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新词汇的记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习过的词汇。比如在《Atthezoo》这一课中遇到的新单词giraffe长颈鹿、elephant大象,教师可以查阅之前学习过内容就会发现cat、dog、duck、chicken等等有关于动物的词汇之前已经学习过了。所以,教师就可以针对动物进行思维导图设计。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知识,对于学生们进行本节课的英语阅读开展有着很大的帮助,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4]。
        3.3写作中的应用
        要想写好一篇英语作文,需要学生具备一系列技能,如灵活运用所学单词和词组、正确运用语法、恰当组织句子结构。然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总是对写作无从下手,因为没有章法、不会用词、错误百出等原因害怕写作。思维导图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写作框架,帮助学生有路可循、有话可写[5]。在实践过程中,首先,教师可收集写作过程中需要的词汇,鼓励学生围绕写作主题进行联想思考,使其思考完毕后画出简要的思维导图。其次,学生要考虑写作时所要用到的时态、语态、搭配等,提炼关键的表达内容,进行遣词造句,使用尽可能多的排列句型,并添加至思维导图的对应位置。再次,学生根据已形成的思维导图,以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掌握水平进行写作。最后,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可使用的连接词和过渡语,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整体回顾,并加以完善,将开头、正文和结尾进行有效连接,使整个作文完整生动[5]。
        3.4复习中的应用
        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课前备课。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内容,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进行系统性备课。普通的复习课在短短40分钟内难以完成系统化的复习,而且各单元的重点难点存在差异,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备课,建立起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可以让语言更加精练、清晰、具体,对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在英语复习课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依托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语篇阅读。语篇是英语教材中的重要版块,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培养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语篇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难点。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借助直观的符号,帮助学生抓住语篇的重点信息,引导学生快速梳理语篇的内容,促使学生形成对语篇大意的理解,可以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正视思维导图的应用在小学英语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创造和谐友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爱玲.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的实践[J].学周刊,2016(10):150-153.
[2] 李静.浅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17(4):185-187.
[3] 马琴玲.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33.
[4] 黄雄.思维导图可视化字典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2):183-184.
[5]邱玉珍.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新教育,2015(10).
[6] 陈翠斌.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少儿科学周刊,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