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仇继锋
[导读] 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探索了艺术院校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实现“课程思政”的途径
        仇继锋
        广西艺术学院  530022
        摘要: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探索了艺术院校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实现“课程思政”的途径: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地位,培养外语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进一步改革教材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融入到外语课堂中。
        关键词: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探索
一、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爱国主义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责任,是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教育阵地。基于此重要性,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必须牢牢抓紧我国青年学生尤其是各类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2004年就发布了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而且提出了主要任务和具体方法。该《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作为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才能适应党和国家提出的“三全育人”、“立德树人”总体要求。
二、“课程思政”的含义
        如何理解从“思政课程”转变到“课程思政”呢?首先必须了解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思政课程”强调的是“课程”,一般指的是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素养情操等方面的理论课程。而“课程思政”强调的是“思政”,是以各个学科课程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在各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1]。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而”[2]。会议历史性地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这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政教育已不应局限于一门学科,或固定于特定的教材与场所,应同高校教育中的其他专业学科所融合,也为各专业教学带来了全新挑战和思考。因此,作为大学通识课程的《大学英语》课中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成了广大外语教师思考的迫切问题。
三、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自身的独特性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笔者在广西艺术学院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十余年,教学对象包括了所有艺术类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深的了解。可以说,艺术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个性鲜明、追求自由。艺术类专业学生总体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拒绝千篇一律,他们更喜欢通过作品的方式表现自己个人的想法,而对集体方面的考虑不像普通高校学生那么明显。正是这样的个性特征,必须更加重视该群体的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切实抓好“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
        2、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现象突出。艺术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从中学开始甚至更低年级开始就花更多的时间放在艺术兴趣爱好上,而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导致文化课成绩不好,最后恶性循环,在进入大学之后依然表现出明显的重专业课、轻公共课、思政课的倾向。他们会把学习中的绝大部分时间花在专业学习上,对于文化课及思政课的重视不足,这样的现状更需要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学贯穿整个教学体系其中。
(二)、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必须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课堂教学。
        1、大学英语在非英语专业高校中属于公共必修课,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引导,指出大学英语课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学习语言的课程,更应该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教学目的。

这就意味着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教会学生“听”、“说”、 “读”、“写”、“译”的技能,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对比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爱情观等方面的引导。在校大学生群体由于还没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因而他们的思想还处于比较单纯的状态,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途径基本上局限在课本文章和互联网信息。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学习的专业几乎都涉及到西方的艺术,非常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盲目崇拜或者跟风的思想和行为,这样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必须积极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引导他们要明辨是非,保持头脑清醒。例如,对于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重要节日,我们应当给学生全面介绍它们的由来与之相关的文化,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些节日,进而引导学生理性过洋节,而不应该盲目地跟风甚至达到狂热的地步。毕竟我们有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有文化自信。
        2、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缺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介。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材以及授课内容绝大部分是摘选英美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文章。教学目的为掌握语音、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等方面内容。纵观各高校选用的大学英语教材,里面的课文几乎都来自西方国家的文章,却很少有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方面的课文(少数专门用途英语教材除外)。因此,教师的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只给学生介绍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而鲜有推介中国的优秀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改变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是极其紧迫的,必须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输入,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而不是全盘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和思想观念。
四、大学英语教学实现“课程思政”的途径
        探索如何实现大学英语课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特色创新,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广西艺术学院外语教研室对此项工作提高认识,积极研讨,主要从以下途径实现“课程思政”的融入:
1、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地位,培养“课程思政”的融入意识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第一责任人,即要“教书”,更要“育人”。高校英语教师既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推进思政教育的“副发动机”,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水平,还必须具备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由于外语教师自身专业的特殊性,对于西方文化接触比较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比较多,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强大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就难以做到在课堂上给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这就是强调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的原因所在。广西艺术学院外语教研室党支部极其重视提高党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加大学习力度,全面提升党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战斗力,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2、进一步改革教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外语课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笔者所在的广西艺术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所用的教材主要是供普通高校公共外语课程教学使用的,课文内容不适合艺术类学生的需要和成长特点。主要体现在缺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说教性过强、缺乏与学生生活以及艺术专业密切相关的题材和活动,造成学生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等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教材改革,除了选用更适合艺术类学生水平的优秀教材外,还自编和使用了校本教材:《艺术英语文化阅读》,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了我校学生的专业情况,与学生专业密切结合在一起。在本套教材的课文内容选择上,明确和增加了以下学习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勇对挑战的精神。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批判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此外,还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方面的融入,让学生在学习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提升对自己祖国的“四个自信”。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教书育人的教育本质。
        3、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辅导员的联系,齐抓共管,协同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所在二级学院的辅导员,共同分享学生思想状况信息,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要步调一致,努力做到“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课程当中。
参考文献
[1] 梁暹.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教育教学论坛[J],2018,(7).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仇继锋,男,1979年03月,籍贯:广西灵山,民族:汉族,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跨文化传播。
课题:2019年度广西艺术学院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项目《“课程思政”融入高等艺术院校公共课教学的途径研究》(2019JGY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