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鸿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
2017年,全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逐步开展,教育部颁布了2017版高中历史新课标,同时也颁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2017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了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020年高考已有4个省份开始实行“3+3”选科新高考模式,2021年广东省也将实行“3+1+2”选科新高考模式。对于广东省的高中历史教师来说,面对的不仅仅是新高考,从2020年9月开始,高一将启用新课标和新教材,新课标和新教材相比以往的旧课标和旧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动,因而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许多困惑。
回顾过去,从2007至2020年,一直都是进行2003版课标教材的教学和研究,而对于2017版课标教材,研究时间较短,更是还没有进行教学实践,尤其是本人所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的总体历史基础不是很好。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难免有很多教学思考,这必将迫使我们去探索新的教学对策。
教学思考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渗透新课标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然而,使用新教材后,在我们的高一日常课堂教学中,要怎样渗透历史学科这五个核心素养呢?
教学探索一:根据新教材的内容特点,有条不紊地落实渗透核心素养。
首先,我觉得肯定不可能每节课都能把五个核心素养都一起渗透,况且使用新教材后,高一的课时将会很紧;其次,在新教材的讲解过程中,可以根据各课内容的不同,适当渗透核心素养,例如在讲到“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时就可以适当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再次,在讲课的过程中还要适当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注意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这两个核心素养一定要每节课都有灌输渗透,因为这两个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解题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还有就是教师一定要做到史料教学,围绕一些重要的历史核心概念进行史料的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教学思考二:使用新教材后,课堂教学究竟该按照教材框架来,还是要跳出教材的框架进行重新整合?
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微观历史知识,考查知识的深度,从这个方面来看,好像应该把按照教材框架把教材讲得详细点。但是,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很多时候考查的内容不是教材上的东西,你好像把教材讲得再详细也没用,而我们接下来的广东省新高考自主命题肯定也是朝着全国卷这种命题风格,那么又该如何讲解教材呢?
教学探索二:进行新教材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要对教材进行内容整合补充。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新高考模式的考查重点,同时结合教材知识点,适当补充一些史料,要教会学生阅读和解读史料的能力,要重视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从史料中得出历史结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对于做好新高考模式下的选择题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在讲到“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时,我们课本中对于三省六部制的评价相对比较简单,教材只是说了两点,一是分工明确,彼此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有一些史料提到了另外一种观点,就是三省六部制由于其制度程序的严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皇权,这个观点就跟我们课本的观点不一样了。因而,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课外史料,史料选择上最好剪短一些,能够明确表达相关的观点,以起到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拓展的作用。
此外,我们可以结合2020年已经实施新高考省份(山东和海南)历史试题的命题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该删掉的大胆删掉不讲,该补充的也要尽量补充,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突破教材中高考的高频考点,尤其是一些核心概念,把核心概念讲透彻,在讲解重要的核心概念时一定要采用史料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让学生在理解掌握历史核心概念的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的史料解读能力。
教学思考三:使用新教材后,平常的练习训练如何挑选试题?是选择基础的题目,还是选择符合新高考模式的题目?
相比于初中而言,高中的试题难度明显提高了很多。如果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选择一些比较难的试题给学生练习,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要是选择一些比较基础的试题,而这些题目往往是不符合全国卷风格的题目,这样好像针对性又不强。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广东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中考题)的命题风格已经朝向高中命题风格,尤其是全国卷风格。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进行选题呢?
教学探索三:根据新课标要求,尽量选择一些形式上符合新高考风格而难度不要太大的试题,同时做好开放性材料问答题的选用和训练。
使用新教材后,尤其是高一,选考历史的教学课时会非常紧,要完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的教学。因而,在平时的课堂中比较适合选择一些典型的选择题进行讲解,因为选择题耗费的时间相对较少,也能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是最合适不过了。至于非选择题,我觉得可以在每个单元讲解完进行单元小结的时候找一道简短而又材料新颖的题目,指导学生对于非选择题应该如何审题和答题,毕竟高一的学生平常练习非选择题的时间很少,规范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对以上教学思考和探索,本人豁然开朗,满怀信心。当然,或许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实施的过程中,又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出现。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接下来教学备考中,本人将继续探索,继续思考,贯彻落实好新课标,研究使用好新教材,做好新高考科学有效备考。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设计、实施、反思——《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几点试教经验[J].王少莲.基础教育课程.2019(23)
[3]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教研实施策略[J].於以传.课程.教材.教法.2019(11)
[4]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潘喜娟.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
[5]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学困境与出路[J].高岩,龙宝新.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9)
[6]高中历史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J].谢利苹.课程教育研究.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