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丽燕
南宁市东盟中学 530105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已经逐渐渗透至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基础教育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在这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也深受影响,尤其是历史课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内容上体现出历史学科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做好学科学段的衔接工作,让学生在初中过渡到高中的过程中,建立历史综合能力。文章立足于新课改的背景,对于改革背景下出现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培养学生史料解读能力提出了几点浅显的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衔接;史料解读;综合能力
前言
现阶段,学生在初中历史课的学习中,学习到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它是怎样一步步演变到今天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他们通过史料,看到的是一个大体的历史梗概,是较为浅显的学习,他们在学习中尚未建立历史思考能力,未形成历史意识和评判标准。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初高中衔接学习不到位的现象。
一、以史为料,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对史料的依托是历史学科的显著特点。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都强调历史教学的证据意识,把史证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且越来越关注历史教育的人文属性,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这从心理学上讲,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史料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从而为培养学生史料结合的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进行历史九年级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课前导入环节,首先通过多媒体投影出一段纪录片,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冲击,视频中详细讲述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学生们在纪录片中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紧跟教师进行学习。随后,教师设置有趣、丰富的史料素材,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进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开拓了知识空间,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二.以史为料,培养学生思考与辨析能力
真正会思考、会思维的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我总结,通过加强锻炼,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还要培养他们学会思考和辨析的能力,从而能够正确分析、解决问题。换句话来说,在历史教学中史料处理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材料处理,学会用专业的历史眼光分析问题,通过用蕴含自己独立思考与情感支撑点的思想作为体现。
例如,在进行历史九年级下《美国内战》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拓展大量的课外资料,应用至多媒体教学中。首先,多媒体投影出几张图片和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仔细阅读材料中的文字史料与图片,进一步归纳美国内战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核心意义。在对美国内战的全过程进行了解之后,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战争所带来的影响,理解和平所带来的意义,尽可能地通过材料中所给出的史料让初中生进行分析和总结,最终得出正确的史料结论【1】。通过史料结合的形式,让他们学会自我辨析,自我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历史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遵循方法与原则
历史史料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典籍资料、笔记、民谣、引言等方面,因此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时,要引导运用正确的方式分析历史材料【2】。历史核心素养中提及了史料解读的要求。面对众多的史料,教师对史料的运用应有所选择,通过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法,针对重点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原则。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设置疑问、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法,对初中历史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掌控。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学习的方式,深层次地挖掘历史内容背后的现象和意义,充分让“史”与“料”相结合。
例如,在进行历史九年级下《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史料知识与生活问题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拉近学生与历史学科的距离,逐渐消除他们对史料的抵触心理。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板块中的“材料研读”“相关史事”,让学生分析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哪些问题,有怎样的影响,当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又是怎样做的。紧接着,教师设置开放性问题,结合身边的环境进行提问:目前,我国也处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请大家谈谈自己周边环境和家庭生活都有哪些改变,请说出这些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说一说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还能够强化他们对于史料知识的理解,在面对史料相关的试题时能够从容应对,以提高他们答题的准确率。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说“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要求,但作为初中教师需要提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自己日常教学与测试题的设置,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到: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基石,培养实事求是的史证品质,能为学生今后的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发挥史料解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燕,李谨文.关注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4):47-51.
【2】吴才灿.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落实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新课程(下),2017(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