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红
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九中学 733000
摘要:中华文明浩如烟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历史天空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初中历史从古代到近代,从中国史到世界历史,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贯穿于每一册教材。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课教师,在初中历史教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把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要从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传统文化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历史 多种方法 渗透 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历史课程的每一册教材中都设计了古今中外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适合学生的、接地气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学生现状和本地历史教育资源,挖掘并讲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传承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之后的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一课,教师要组织好小组活动,搜集资料,展开研究,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起源。利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网络资源,还可以询问长辈等方式,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以PPT、粘贴画、板报、文稿等形式展示出来,从这些节日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传承的风俗习惯,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依托、有动力。
二、把本地历史资源与历史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我们生活的地方凉州作为五凉古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和丰富的资源,它们对本地乃至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深远而深刻。
1969年在我们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作为中国旅游标志家喻户晓,铜奔马叫马超龙雀,别称马踏飞燕、铜奔马、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马超龙雀对研究东汉青铜艺术有重要的贡献,也能反映出汉王朝富有、强大、昂扬的精神面貌。已有1600年历史武威鸠摩罗什寺,是武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对研究五凉文化意义非凡。还有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古钟楼、海藏寺、白塔寺、达云故居、李铭翰故居等等。如何把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只有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旅游等实践活动,走进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等,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把书本知识与本地历史资源相结合。通过我们身边的历史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历史的浓厚兴趣和情感。
三、通过认知全面深刻的历史资料,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的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与认识,大多是从生活中、网络、影视剧上获得的,这些零零碎碎的历史知识,认识是有限的、良莠不齐的、肤浅的,甚至片面的。
如何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看待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进行系统的、客观的、深层次的讲解,达到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知识的目的。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的时候,学生除了知道《红楼梦》其他一概不知,特别是昆曲与京剧艺术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清朝前期剧种繁多,内容丰富,但最有影响力的当属昆曲和京剧。昆曲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又称昆剧、昆腔,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京剧是在徽调的基础上吸取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特点,经过创造和改进产生的一个新剧种,叫“皮黄戏”,后来称为“京戏”或“京剧”,深受皇家喜爱,流传甚广。它全面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的“国粹”或“国剧”,留存北京的紫禁城畅音阁大戏台即是很好的见证。教师通过对这些知识深刻、全面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四、通过实践活动,切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课本中,每一课课后都设计有“课后活动”,教师要落实好课后活动。怎样把课本上的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知识变成学生切身体验,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根据本地特色接地气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在活动中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例如,历史教师利用历史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纪录片《为了和平》,看完以后让学生谈感想,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纪录片中看到在鸭绿江畔,在长津湖边,在上甘岭上……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罗盛教从冰窟窿里救出朝鲜小女孩,王成与敌人同归于尽等等,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使我们深受感动,含着眼泪看完了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我们不忘初中心牢记使命,随后写出了一篇篇饱含深情的观后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志愿军官兵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熠熠生辉。
还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实地观看“非遗”文化“凉州贤孝”,听地方小调,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存在的意义;到剧院看秦腔戏《铡美案》等戏曲,让学了解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观看“皮影戏”《嫦娥奔月》视频,学习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来历,教师又为学生简单地介绍了皮影戏是一种民间戏剧。讲述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地方故事,具有浓郁的的乡土气息。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了解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并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利用好知识拓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更加扎实有效
每一课后面都有“知识拓展”,它是本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内容很具体、很广泛,可读性强。比如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的课后知识拓展设计了“大型典籍的编纂”,详细介绍了《康熙字典》的基本概况和现状。这些知识虽然不在考试范围内,但对学生来说了解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利用好知识拓展,会使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更加扎实有效。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渗透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使历史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接地气,还能学到
多方面的知识,认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很好地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1]陈营.谈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合[J].华夏教师,2018(32):72.
[2]曹瑜.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渗入初中历史教学之中[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55.
[3]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
[4]李建虎.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的渗透[J].学周刊,2016(2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