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教学德育融入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宁晓玲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宁晓玲
        滨州市沾化区第二中学  2568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怎样运用古诗文教学来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章以语文教材为依托,立足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条分缕析地论述如何有效地将德育融入古诗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古诗文教学;德育融入
        引言
        古诗文默写是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关注的一种重点题型。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上,古诗文默写题从未缺席,其6分的分值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考场上更是显得十分珍贵。因此,教师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这一题型上拿到满意的分数。
        1高中古诗文教学德育融入的必要性
        现使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编入文章总数79篇,古诗文占文章总数的53%。根据不同的体裁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以人物传记或者记叙形式来表现古代仁人志士爱国的文章,如《苏武传》、《廉颇蔺相如传》、《荆轲刺秦王》等;第二,表达作者怀才不遇,难以实现豪情壮志的,如《滕王阁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定风波》等;第三类,用劝说、议论的方式展现古人智慧,讲明道理的,例如《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师说》、《过秦论》等;第四,表现离愁、孝道的,如《声声慢》、《定风波》、《陈情表》等。这些文章都极具经典性,无论是语言的锤炼、谋篇布局还是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智慧都值得考究和学习。然而在学习这些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是简单记住老师强调的考点,要求背诵全文的,学生为了减轻负担,甚至草率地只背常考的几句。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是常把翻译参考书放在一旁,对于文章的理解往往只是细枝末节,却忽略了文章中真正的精髓,学生并未从所学文章中受到真正的教育,提升思想道德认识。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从不同角度切入,让学生抓住考点的同时,理解文章精髓,让学生受到古人思想的激励,培养道德意识,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显得很有必要。
        2高中古诗文教学德育融入的方法
        2.1古诗文作品的选编要严格把关
        在教材的编写方面,需要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对文学现象和作家的影响要客观看待,准确定位。教材的编写也应该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在文本矛盾处质疑,在不合情理处质疑,在文本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勇于发现文本疑点甚至是创新点。同时,在作品选编时,可以在选修课文中穿插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艺学、文献学、语言学知识。文艺学的本质属性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媒介是符号,载体是文献;文献可信,而后求其意;意义考释清楚,而后分析其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环环相扣。

通过读诗,训诂,考据,赏析,写作的综合学习和训练,有利于学生把握古诗文的整体价值,既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之美,又领悟到作品的史学价值和人文底蕴,从而达到对古诗文作品的高效学习。
        2.2古诗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在学习古诗文时,学生要善于质疑,带着问题来研读,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最关键一步就是要质疑权威,很多古代学者在对文学作品做注时,往往照搬其他参考资料,没有经过考究,导致事情以讹传讹传了数千年,导致许多矛盾的产生,直到今天,经考古学者研究发掘的文献证实,才化解了争议千年的疑问。所以,古人的看法并不都是对的,他们并非圣贤,有些疏漏也属正常。我国古诗文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由于种种因素,不可避免的会被增删,替换或改写。如果学生盲目迷信权威,认为名家编写的教材,已经总结的很到位,没有必要做那叠床架屋的事,这样就会导致问题教材被一代代的传承。同时,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于所选教材统一规定,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已经达成共识的教学知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死知识,而对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很少提及。但我认为恰恰是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才最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引领学生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求知的探究者,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3重视古诗文知识的积累
        要想在古诗鉴赏中取得好的成绩,首先要能读懂诗歌,要想读懂诗歌,必须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掌握常见意向的感情倾向,学会用准确的术语去表达。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是读懂文言文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课后将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整理成册,指导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实例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赏析也很重要,这种教学方式在文言学习中掌握的知识更牢固,理解也更透彻。
        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古诗文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素材。透过古诗文,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去领悟和思考古人们的为人处世之道,看待问题,解决事物的智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戴建业.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84-91.
        [2]黄寅.论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20(12):71-72.
        [3]马琳萍.古代文学“原生态”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3):94-95.
        [4]魏鸿雁.古代文学参与性实践教学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1):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