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何智敏
[导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积极开展,高中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采取了适当的改革与创新,具体表现在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当中。
        何智敏
        广西南宁市横县第二高级中学   广西  南宁  530300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积极开展,高中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采取了适当的改革与创新,具体表现在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当中。对于德育教育来说,其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通过科学实施德育教育,能够极大的提升班级管理的实现性,从而不用耗费多少精力就可以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对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朝着更加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以下,笔者就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展开具体探究,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性策略。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策略

前言:
        当下的教育思想和传统教育思想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作为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全新的教学形式下引起了教师的更多关注。同时,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逐渐由原本的知识能力与专业技能转变为德才兼备这一标准。可见,大力加强德育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班级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的只要引导者,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想要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高中班主任应该采取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实施德育教育,借此确保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使其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一、当下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首先,德育教育缺乏明确的目标。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一些高中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并未注重德育教育,仍然过分注重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即使有部分班主任注重渗透德育教育,但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而呈现出一定问题,以此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生受到极大的影响[1]。
        其次,德育教育理念过于陈旧。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德育教育,应该将当前社会背景当作依据,以此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和德育意识,使其将来能够更好的与社会相适应。然而现阶段,一些高中班主任的教学理念过于死板、陈旧,且仍然以传统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阻碍了其德育意识的发展。
        最后,师生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情感交流是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借助情感交流,才能够使德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然而,在具体工作中,一些高中班主任并未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缺乏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致使师生间存在的极大的距离感。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班主任时常采取严厉批评,并未仔细分析、认真倾听,致使学生形成一定叛逆情绪,这严重影响着德育教育的开展,更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将德育理念融入到日常班级管理中
        高中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如果想要使整体管理质量得到提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应该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化的管理计划与目标,借此强化学生德育素养。


        一方面,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首先应该确立工作目标。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2]。只有积极明确教育目标,整体工作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如,班主任可将一学期当作期限,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精神教育或者诚信教育,培养学生不畏挫折、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应该注意的是,在对目标进行制定时,要确保其实际性,不可为提升工作效率而确立和学生无关的目标。
        另一方面,班主任应该将教育目标当作基准,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当作动力,明确教学计划与实施环节。例如,当班主任向学生渗透“自我管理”这一理念时,首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制定不同发展目标:如对于迟到早退的那些学生,应要求其固定到校时间,否则给予其一定惩罚。借此,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和综合素养,提升教育质量。
(二)摆正教育观念,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
        高中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除了要积极明确教育任务和目标之外,更要摆正自身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强化其德育意识。与学科教育相比,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高中班主任并不能采取教学方法进行德育工作, 通过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使学生能够给予自己支持和认同,进而提升其德育素养。
        首先,高中班主任必须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平面上,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的困扰,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其次,高中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必须以身作则,积极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班主任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严格遵循既定的规章制度,从而在确保管理质量的基础上,使自身威严性得以不断提升,借此强化学生德育意识。除此之外,高中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必须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尊重其意见和想法,让学生可以形成一定自主意识,增强存在感,进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当中,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
(三)开展科学化教育方式,发展学生道德素养
        一方面,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切不可以为的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实施过于硬性化的管理方式。这样,非但无法提升教育的实效性,还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3]。所以,在具体教育当中,高中班主任可借助生活化教学方式实施德育工作,借此使学生的抵触情绪与紧张心理得以缓解,在生活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使其德育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
        另一方面,高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有关德育的实践活动,如城市清理、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借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助人为乐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提升道德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想要使班级的整体管理质量得以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良好发展,必须积极优化自身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明确教育目标,将德育理念融入到日常班级管理中;摆正教育观念,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开展科学化教育方式,发展学生道德素养。通过科学实施德育教育,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其璞.互联网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才智,2020(18):197.
[2]曾琼芳.刍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J].才智,2020(16):164.
[3]胡文根.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新模式[J].华夏教师,2020(08):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