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雅艳
南宁市燕子岭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23
摘要:目前,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教育事业走上了全新改革的道路,越来越多有效教育理念的提出,优化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长足发展。在这其中小学数学课堂上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难度较高,学生学习压力大,所以教师还需要掌握全新的有效教育方法,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本文就是以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形式为核心,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上,创新教育模式的具体构建策略,目的就是真正的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实现学生的未来良好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创新课堂
前言:
小学校园内部数学课堂教育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很多知识在理解上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数学课堂上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深入地对其进行掌握,再加上学生的思维,智力发展不完善,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本文也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在其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掌握最佳的课堂教育方法,实现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为学生的长足发展以及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构建中思维导图的优势
思维导图这一教学的方法也被称为心智图,最早起源在20世纪70年代的阶段,在开始使用的过程中,思维导图使用所呈现出的特点就是可视性,也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性的工具,其能够把图表与文字之间紧密的进行结合,由一个统一的中间词开始,通过不断的联想以及逻辑性的联系,把各个知识点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利用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把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清楚地进行展现。
最主要的就是能够帮助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校园教学工作需要面向全体同学,真正的实现全体同学的多方面发展。但是在现阶段校园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这一现象,无法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素质教育。所以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就能够系统的、全面性的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定,从而实现教学的全面和综合性特色,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和进步。
除此之外,思维导图的运用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和应用的能力。因为数学知识一直以来都以抽象和复杂性著称,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难点,也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但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把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传递给学生,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和记忆,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构建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备课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校园内部学生来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学工作的开始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每一堂课教学工作实施阶段,教师的备课效率高低直接会影响到课堂教学工作整体的质量,所以教师在备课期间就需要对教材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有效地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思维导图这个模式设计出由浅及深的课堂教育目标,以及切实可行的课堂教育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目标有效的引导下,保证教师把所需要传授的内容统一地进行整理,也能够对其中所包含的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归纳,简明扼要地把相关的理论概念和逻辑关系进行展示。
教师在备课的阶段,运用灵活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更能够使整个课堂教学工作梳理出一个完整的逻辑关系,按照规划清楚地把这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渗透,也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变得更加良好。例如:在讲解“口算乘法”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就会了解到,这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且进行正确的口算。随后教师就可以以这个知识点作为中心,设计出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导图,把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概念注入到导图之中,也可以添加图片,保证整个思维导图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化。
(二)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授课活动
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利用主题的形式,凸显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保证学生的思路以及教学的方式变得更加的顺畅,师生和生生互动的环节安排的也妥当自然。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就可以讲授知识性的概念内容,以图形的面积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概念性知识进行了解,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真正的引导学生展开平行四边形面积认知的活动,学会利用相关的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从而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师需要以概念性的思维导图展开教学的工作,在理论性概念的引导下,对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定义,运用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解决相关数学的问题。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在上文中已经提出用思维导图方法进行面积计算,以及概念了解的流程。教师在讲解这些基础内容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出示相关的习题:“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起底是6cm,高是4cm,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这样就能够为学生奠定好基础,让学生把课堂中练习题所涉及到的相关要素,与思维导图中的概念性公式内容进行联系,以此高效的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小学校园内部教育工作开展和实施的具体情况能够了解到,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了传统理念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所关注到的仅仅是学生对于基础性知识内容掌握的情况,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方法影响了学生的长足发展和进步,也不利于学生后续的知识学习效果提升。所以本文基于以上的内容,提出思维导图这一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真正的发挥出这一教育的特点,保证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吸收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韦亚丽.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33.
[2]唐海燕.小学数学平面图形面积思维导图构建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65.
[3]罗雪梅.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