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司成秀
[导读] 随着我国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理念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
        司成秀
        重庆市大足区海棠小学  402360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理念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各级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整体来看,教学工作依然存在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作为小学基础性教学的数学科目,教学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章基于当前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小学数学高段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相关优化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解决问题;有效策略
        前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和国际接触得日益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理念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得到了各中小学校的积极响应。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无形之中对于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启学习生涯的重要启蒙阶段,所以对于小学教育绝对不能松懈。而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逻辑的启蒙学科,更要重视教学质量。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新课标教学改革之下教师应当重视的首个问题。
        一、小学数学高段解决问题提出的基本背景
        (一)新课程教学改革大背景下学生对于学习的新要求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更偏向于基础数字的简单运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以及运算技巧的掌握主要是根据教师的课堂讲解以及生活中的实际经历[1]。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进行紧密连接,以便于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高段数学中存在的难题
        由于小学生涉世未深,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尤其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模式,通过采用可视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对于数学教师而言,班级学生能否掌握以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就是当前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教学联动也有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教师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整体的学习进度等因素。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深远
        随着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深远,应试教育理念依然根深蒂固存在在各位学生家长的心中。家长们评判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略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当前的部分学校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的接受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由于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长此以往会让学生感受到小学数学的枯燥,更有甚者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其次,在当前新课标的大力提倡下,积极鼓励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应当让学生投入到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寓教于乐的方式才能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效果。但是在当前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现状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当前大多数学校依然采用的是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互动,使得教学效果欠佳。除此之外,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和思维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数学问题的讲解中,采用固定的解题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即使个别学生提出新奇的解题思路也并没有得到数学教师的充分认可,只是敷衍应付草草了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到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没有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于班级内的学生没有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由于每个学生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会有差别,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的话,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受成长环境以及家庭影响的原因,有的学生逻辑思维比较强,有些学生语言表达比较优秀,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指导性教学,而不是拿统一的标准和进度去要求班级内的学生。除此之外,小学教育是引导学生进行智力发育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所以小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做好鼓励教育,并且因材施教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起到素质培养的作用。现代化的小学生并没有很高的智力差别,只是说他们的优势表现在不同的地方,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到学生的潜力所在,给予学生学习信心,以此来整体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三、小学数学高段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进行知识内容之间形成内在联系
        首先,在当前小学数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想要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高端问题的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对整个学习内容有着详细的了解并进行重点的划分,在解决数学基本问题时也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当学习完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之后,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平行四边形可以分为两个三角形,继而让其自主推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类比法可以得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三角形面积公式乘以二。通过对数学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有效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数学高段解决问题的能力[2]。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锻炼到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在互相探讨中解决问题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是在进行数学解题思路讲解时,可以先重温用到的相关知识点进而升级到新的理论知识,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关键点。
        (二)运用游戏教学法
        众所周知,数学是在小学科目当中公认的较为抽象的一门学科,所以为了方便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通过抽象概念以及将理论具体化生活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内容。例如在数学平面图形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拿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衣架进行变形,来让学生感受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3]。继而通过进一步拼接平行四边形来引导学生理解面积公式。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之外,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数学知识大赛、数学手工艺大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来发现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妙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高段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游戏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认知,更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高段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解决高段数学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将不同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探索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育。除此之外,游戏化教学能够在寓教于乐中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高段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成媛. 小学数学中高段学生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A].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
        [2]吴晓强.关于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的解题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61):100.
        [3]邱英.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J]. 赢未来, 2018, 000(011):P.164-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