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永胜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省 长沙市 410208
摘要:在新时期,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制度创新及科学研究,有利于建筑企业把握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宽经济效益。从管理改革方面,工程造价管理需更注重科学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有效性。规章制度的严谨性,以及管理办法的科学、高效都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既能够减少建筑项目成本、又能够增加获利空间,是企业管理进一步把握关键性节点,发挥管理作用的有效方式。本文从创新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入手,探究新时期、新形势下,建筑工程完成造价管理创新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创新策略,从目标、动态管理等方面,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用。
关键词: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创新
前言:工程建设项目的创新管理,是掌握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方向、完成工程造价管理全新升级与部署的合理方法。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合理的资源利用,完成建筑企业的制度改革;另一方面,能够把握企业发展方向,从而促使企业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可以说,从造价管理角度完成的创新,是确保公司对项目成本的相关要素,进行有效的总体规划和分配的基础,也正是基于创新的管理模式,企业将进一步提高建设成本管理水平,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变化中,提升公司的优势。
一、新形势下创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推进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可以最好地反映企业主体活动,在体制内部运行的公平性,这就意味着,市场运营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但在关注企业运行的同时,企业经营者也要重视市场变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尤其是建筑企业,其本身的管理能力、建设能力、经济实力,都需要迎合市场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既属于建筑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同时也与企业竞争力、承担风险能力有关。创新的造价管理策略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也是企业提升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工程造价管理创新能够降低企业亏损概率,改变经营模式,进行管理方式的优化,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挑战下,保有占有率及经营效益。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经济实力提升,是对市场的有力推动,既完成了建筑产业的发展,也实现了良性的市场运作循环,更加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二)有利于完善企业的管理
在建设期间内,对经济条件、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进行分析,避免出现经济效益降低的情况,有利于完善企业的管理形式,防范经济风险,满足企业发展以及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
(三)有利于资金的合理配置
建筑工程在运行过程中,要优化各方面的管理配置,尤其是在建设资金的运用上,更要保证“笔笔到位、精确运行”。一旦出现资金运用偏差,就会导致不良成本的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就会大幅度缩减。工程造价管理,要从资金运用角度,进行创新与优化,要确保建设资金,能够满足科学的分配模式,完成良性的运转,达到合理的利用率标准。既保证随机应变、灵活多样的资金利用模式,又保证遵循严格的资金分配原则及应用纪律,确保工程管理的高效及成本控制的可靠。
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创新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各环节脱节
目前在设计概算、施工预算、投资估算等各个环节中,由于各个部门的独立管理,常常造成环节脱节、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合同价、投资价格以及结算价格,常常出现一定的差异。此外,部门设置,也引发了沟通差异。报价人员在与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时,常出现管理环节的认知落差,造成管理漏洞。报价人员考虑造价管理标准,设定管理策略;而经营管理人员考量建设项目推进要求,完成管理措施。两者的差异,造成了管理上的巨大漏洞,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环节的衔接。
报价管理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多数报价估算内容,仅能根据市场平均水平进行估算,降低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
(二)造价管理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
无论是从施工角度,对建筑工程环节进行要求,还是从管理角度,对施工环节进行约束,建筑工程均需要完成各个流程的造价管理与监督。如施工角度缺乏造价管理监督,就会增加施工成本;如管理角度缺乏造价管理监督,就会降低管理约束力。因此,建筑工程,要始终将造价管理放在监督体系首位。如监督体系涵盖不够全面,缺乏对造价管理的重视度,造价管理将难以发挥效用,建设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情况,缺乏对成本的有效管理控制。这就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管理漏洞与问题,不仅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可能引发环境污染、质量问题等严重后果。
(三)造价预算编制工作不到位
造价管理主要的目的,在于强化建筑工程对成本的管控。因此,要从预算编制入手,强化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完成造价预算编制,并不是根据死板的资料,进行预算内容的反复调整。而是要对当下市场形势,进行科学的分析。造价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对市场进行了解,明确市场变化趋势,才能够科学的运用预算编制,反映成本、支出情况。造价预算编制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正是由于预算编制人员,缺乏科学的市场现状分析,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过于强调往期资料的重要性,忽视施工现状的真实反馈。导致预算编制中,存在着诸多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的问题,无法反映真实的成本支出情况。
三、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合理确定建筑工程造价目标
在建设阶段,考虑重点资金输出部分及资源合理分配;在验收阶段,考虑企业经济效益。要从总体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把握,合理确定造价目标,将工程造价管理各个环节进行连接,完善造价计价依据、确定造价对象及其内容。在对造价目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要了解建设材料投入、机械投入、人员投入,对资源投入进行控制,确保合理的资源分配;要从工程造价管理目标入手,切实把握工程质量保障及建设规范,确立合理的施工步骤及管理制度,保证各环节达到管理要求,最终达成工程造价管理目标。
(二)实施建筑工程全程造价管理
全程的监控、动态的管理,更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会不断进行施工调整、优化现场运作模式,同时各类支出项目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动态性的特征,同样需要反映在造价管理中。造价管理要根据现场运行状态的调整,及时调整管理模式。要将造价管理,涵盖在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中。一是将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总体考量,要在工程设计中把握设计内容;在工程启动过程中把握施工准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准确定位项目支出;在工程结尾过程中精准把控施工验收。要将每一个建设流程,都涵盖在重点项目管理中,加强造价管理控制。加强数据对比与分析,充分调动人员及设备优势,完善工程造价计划,直至最终竣工验收。二是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系统规划,从招标阶段,开始吸收社会优势资源、限定涉及金额、控制最高资金投入。三是精准的把控建筑管理决策。要考虑造价管理,对建筑工程运行决策的影响。从决策的角度,对造价管理进行定位;从造价管理的角度,对工程运行决策进行分析、修改。每一项决策,都要反映造价管理提供的数据,从而制定最为合理的决策方案。四是注意工程造价管理与政策的贴合度,及时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调节与改进,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案,降低经济风险。
结语:建筑企业要进一步把握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合理确定建筑工程造价目标、实施建筑工程全程造价管理,把握创新策略,兼顾企业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计强.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84-185.
[2]卓晓兰.基于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5:176-177.
[3]孟晓玉,李宁.刍议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