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珍兰
重庆市大足区海棠小学 402360
摘要:在人的一生成长历程中,小学阶段是人在无知层面走向认识世界层面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知识的学习做到重视,同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融入,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提高,实现学生在发展道路上的全面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有机结合
引言
从古至今,在小学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存在忽视的态度,以致使课堂教学只对学生的取得优异成绩较为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却不注重,对学生在发展中的全面性有着严重影响。所以,必须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和德育进行有机结合,使教育质量得以提升。
一、在数学教学中展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对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有着有利的激发作用
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对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热情的进行有效的调动,由于数学课程中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抽象化,这也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学习自信心的重要因素,甚至部分学生会出现对数学知识厌学的心态。将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根源进行较好的认识,可以将学生在数学知识中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最大化的激发。
(2)对学生在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帮助
处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不具备较强的自制力,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在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行为,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小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时给予帮助。对于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来较好的解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一些名人的真实案例加以利用,使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鼓励进而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针对“圆周率”知识点为学生讲解时,可以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对于圆周率是如何进行求解的故事为学生介绍。在古代极度缺乏计算工具的背景下,祖冲之在经历的漫长的数据计算的岁月,最终可以使圆周率得到小数点后7位的精准度,他将几年的时间都耗费在了求圆周率中。通过讲解名人真实案例,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遇到困难应进行不断的克服,同时使学生拥有坚持不懈的思想精神,进而可以利用德育教育对学生培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实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
(1)对课题进行巧妙地运用,通过习题将德育教育进行体现
既然开展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那么将数学知识教好是当下的首要任务,将小学数学学科中提出的课标要求进行较好的完成。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渗透的方式,本质是在数学课程的课堂活动中,可以在语言文字的艺术和思维的正确引导中使学生可以对道德的重要意义进行发现。对于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主动性的引导可以利用讲解和发现等教学方法来进行,对题目展开更深一步的分析和介绍,在数学课程中对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可以将隐藏在深处的德育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发现。在这个设计教学中,应将讲解和发现两种方法实现统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空间,并且对例题展开巧妙的运用,可以将其作为引子,使学生对于题目的含义做到主动理解,使学生对于例题深藏的背后的“秘密”做到自己发现。小学生不具备复杂的思维,教师应当选择“长枪直入”的教学方式,例如,在针对“比较数字大小”知识点进行学习时,可以采用几组小区使用水过程中出现的数字,让学生对用水量展开多少的比较,当学生在有了正确答案后,询问学生通过这些数字产生了什么联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极度干旱的图片为学生展示,相信在小学生的内心中可以对节约用水具有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意识。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是我们人类义务的号召,可以和父母共同针对节约用水展开小妙招的创造。对于补充材料的讲解时间应控制于五分钟范围内,这样对课堂教学时间不仅不耽误,还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下时间展开深入的研究,可以和父母展开这个问题的讨论。
(2)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结合,构建教学情境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丰富恶劣物质条件,对于学生在物质方面的需求越发容易进行满足,导致众多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用品呈现出缺乏爱护的现象,缺乏对自己所得的珍惜意识,对于感恩更无法做到。对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数学知识中隐藏的德育因素进行充分发挥,开展学生感恩方面的教育。例如,在针对“年月日”数学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通过引导可以在日历中将自己和父母的生日能够准确的找出,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父母的生日牢记于心,当父母生日来临的那天为其送上属于自己的一份祝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仅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到年月日数学知识点,而且使学生可以在无形中学会感恩,学会如何关爱父母。此外,教师可以将社会中一些事例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元角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小卖场”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人民币的使用,使学生可以将自身的自理能力进行提高,同时使学生产生钱财来之不易的思想意识,进而深刻体会到父母在挣钱中的每一份艰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引导工作时应注意将数学课程的所具有的特点进行结合,进而深入的挖掘和充分的发挥小学数学课程中隐藏的德育教育巨大功能,这样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将数学知识内容和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在发展道路上实现知识传授、综合培养、德育教育的共同进步。进而实现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中潜移默化的效果。
(3)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找准德育教育的渗透点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融入关键点在于将渗透点进行准确的找出。当教师准确的抓住了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关于德育方面教育的渗透“点”,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会呈现出一种顺其自然的效果。相反,对于德育的结合会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呈现出牵强附会的效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德育结合的实效性。为了将德育更好的融入小学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对教材中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尤其要针对教学知识和德育教育素材有着较好衔接地方的挖掘。教师对于这些衔接之处并不可小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些衔接之处正是德育教育进行结合的关键点。教师在针对“小数乘法”知识点进行授课时,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这部分教学内容,将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点中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和熟练掌握设定为这部分教学目标。以此作为核心,教师将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被较好运用的感受设定为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情感目标。情感目标的本质是德育教育渗透的关键。
(4)利用故事的形式对情景图进行巧妙的运用,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德育的较好融入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较为幼稚,在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不够主动,通过将故事教学进行合理化的引入,使小学生通过听故事,不仅对数学知识内容做到掌握,同时使德育教育实现有效的融入,将新课标中提出的数学教学高要求进行有效的践行。例如,在“比多少”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课本中所提供的情境图进行深入理解,并创作故事情节。小学生的举手会呈现出争先恐后的状态,想要将对教材中所展示画面的理解进行表述。有的学生会构造出汪汪队互相帮助共同建造房子等故事情节。通过对故事的详细表述,不仅使小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对比较多少知识中的技巧做到掌握,通过在对故事进行讲述中,将互相帮助的思想意识做到了融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可以对小学生讲述的故事情节进行结合展开教学引导,通过在思想上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可以认识到互帮互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不仅对数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完成了教学,同时使数学教学和德育达到了有机结合的目的。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将对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凸显出了重要性,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进行激发,同时可以对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得到人格的健全培养。
参考文献:
[1]黄绍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三)[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2.
[2]周成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五)[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