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黄东林
[导读] 所谓的数感,即是指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的内涵,运用多种形式表达数字,通过数字传达信息,并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黄东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狮寨镇中心校 543112
        摘要:所谓的数感,即是指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的内涵,运用多种形式表达数字,通过数字传达信息,并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数学教师也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描述这个世界,强化学生的数感,确保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全面培养,而接下来我们就将对小学数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进行全面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
         一、从基础出发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而不同的教材对学生也将起到不同的作用,随着当前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改革,教材的内容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然而由于不同学生的教育环境不同,学习方法和知识吸收能力不同,导致学生在学习之中无法对教材的内容加以全面理解,出现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情况,对学生数感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就要求了教师能够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引入迁移和拓展的理念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和加工,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多种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确保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基础知识的运用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要求,为学生数感的全面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
        举例而言,在开展《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的教学是,教师应该能够从数感培养的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得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对教材内容加以深入了解,明确计算之中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计算活动开展的顺序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养成认真严谨和细致的计算习惯,从基础夯实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树立对应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也应该能够从教材之中提炼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展现不同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更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数感的有效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创设是最近几年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之中,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的,做好教学任务的规划,对多种教学流程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并结合教学目的设计对应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与教学目标相符,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创设的作用,确保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引领,推动整个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举例而言,在学到《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课时,这一堂课程的教学重点和要点在于使学生能够对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加以掌握,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时,能够学会将复杂的问题进行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计算意识,并使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数学转化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展示生活之中常见的一些图形,要求学生能够对这些图形的内角和加以计算。

在这种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更愿意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良好的培养,学生也更乐于探究多种复杂的计算问题,并通过数学计算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之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学生的数感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
         三、通过习题训练强化学生数感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想要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全面提升,就应该为学生布置对应的数学习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内化,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数学习题练习,从而使现实问题与数学理论能够有机结合,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2]。
        在习题练习过程之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探索多种有效的问题解决对策,使学生的数感能够得到有效强化。举例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出这样的习题:一个50人的班级决定到公园去划船,每艘船坐6个人,租金为10元,而如果只坐4人,那么租金为8元,请问如何租船能够最省钱,同时也让所有学生都能做到船?教师在习题讲解之中应该先让学生分享自身的计算思路,并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租船方案的价格,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得出租用两条小船,7条大船租金最少的结论。学生在习题计算之中会对计算的意义以及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有着更及深入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具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切实的强化学生的数感,达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预期要求。
         四、引入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活动应该建立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既有生活经验之上,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中也应该设计对应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确保学生能够在亲身探究之中感悟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数学实践经验。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之中,学生也将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知识体验的全面性,进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良好培养。
        举例而言,在学到《升与毫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烧杯,让学生思考烧杯容积的测量方法。有些学生会建议通过格尺等测量工具直接测量,有些学生则提出运用绳子围住烧杯,然后测量烧杯的底部周长以及烧杯的高,从而获取烧杯的容积,也有些学生提出将烧杯用水灌满,然后将水倒入带刻度容器之中进行计算的方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所思所想开展实践活动,并将得到的结果进行汇总,看看谁计算的最准。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数感的培养将会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之中,提升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的紧密性,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的参照物,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更加有效的建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数感培养需要教师能够从基础出发,不断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使学生能够对多种问题加以有效解决,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良好的建立、发展与强化,推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绿英.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中外交流,2018,(19):229.
[2]梁秀榕.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家长(中、下旬刊),2020,(9):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