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连芳
河源市东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土木工程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对其技术、施工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技术,其重要性不可小觑,为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综合文献资料、经验总结等多个研究方法,就此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主要涵盖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特征,影响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三个部分,希望能够对行业工作者更好的展开相关工作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更多的从业者意识到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对整个施工效果的影响,加强了对其重视的程度,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但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为此,本人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具体内容如下。
1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特征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相关技术的应用和优化中,必须深刻认识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主要特点。概括来说,其特点如下:
(1)对施工工艺质量要求高,土建混凝土能为整个施工创造便利条件,便于施工。但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浇筑和养护,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以节约混凝土结构施工成本,提高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2)一次浇筑完成是必要的,施工中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对于土木工程中的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结构内部水化热不能及时排出,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较大,因此会出现结构裂缝。鉴于此,在土木工程中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需要一次浇筑完成,在混凝土的配料过程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结构质量的相关因素,如水灰比、外加剂、砂石料等。
2影响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
2.1强度和水灰比对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取决于高强度水泥。由于设计标准、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差异,水泥强度降低,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果,可能增加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问题的发生率。同时,一些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水灰比设计不能满足施工标准的要求,这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也会降低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需要施工单位和人员通过选用强度等级好的水泥,科学设计水灰比标准,完成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以提高其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2.2材料及准备对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如果所需材料存在质量缺陷,而相应的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不及时进行,将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稳定,制约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水平的提高。同时,在一些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配制中,由于未能按规范要求进行合理配制,过于依赖以往的实践经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缺乏有效性,与之相关的坍落度和强度不合格,威胁着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土木工程施工的要求和实践中混凝土结构的功能特点,注重对原材料质量的科学检测和应用过程的控制,并充分考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以促进这种结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避免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的影响而影响应用效果。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控制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控制好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是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概率的有效途径。为了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水泥用量符合工程实际要求。由于水泥的某些特性,在特定的水化过程中放热,会使混凝土积聚大量的热量。热量对混凝土产生相应的影响,使其温度应力膨胀。基于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热量过高,可以适当减少水泥的实际使用量。一般来说,在特殊条件下,普通水泥可以被其他材料(低热水泥)代替,承担起水泥的作用。同时,通过加入高效减水剂,可以避免混凝土的发热。另外,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搅拌技术,充分利用该技术提高搅拌效果。总之,混凝土温度控制是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控制技术中的关键环节。(2)更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技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混凝土的实际温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实施土建浇筑作业时,应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减少高温作业。面对大面积混凝土的实际浇筑,如果温度条件难以改变,应采取降温措施,保证浇筑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3.2混凝土结构抗裂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混凝土结构抗裂技术可以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加强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对提高施工质量水平也十分有利。在混凝土结构中,掺加外加剂可以控制混凝土的自收缩值。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裂缝的发生。添加剂的添加效果毋庸置疑,但在添加过程中更应注意。在具体实施掺合料时,所有的操作过程都需要依据标准化的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定进行实时操作。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实际抗裂水平,在混凝土中加入增强材料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加固材料有很多种。例如,通常有三种材料,一种是有机纤维材料,一种是金属纤维材料,另一种是各种无机纤维材料。另外,加强混凝土的实际抗裂水平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来实现,即设置混凝土的配合比。准确计算,或通过科学技术方法调整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实际质量水平,甚至控制其性能,因此值得重视。同时,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应合理核定混凝土结构的实际配合比,以避免在实际生产混凝土时对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3.3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控制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优化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控制技术也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环节。事实上,为了有效地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实际工程质量,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控制外部基础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能力。在大面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过设置滑动层来控制混凝土的实际厚度,以减小混凝土的外约束力。(2)内部基础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能力应予控制。严格来说,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应力与混凝土的结合力成正比,前者增大,后者增大。因此,为了减小内部基础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能力,有必要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应力。因此,有必要对温度应力进行控制。一般来说,温度应力有一定的标准范围,使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应力不超过这个标准范围是最终目的。(3)对于混凝土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常用的措施有:一是温室法;二是蓄水法;三是覆盖法。用这些方法来平衡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度,是土木工程施工中控制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有效措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涉及到多个方面,施工技术作为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当然需要加以重视,并想方设法提高技术应用的效果。本文所做的研究不够完善,希望更多的从业者能够立足实际,以本文的研究为参考,继续为混凝土结构中施工技术的优化,应有价值的充分实现,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贡献有效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伟.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3, 19(002):87-89.
[2]王刚. 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07):183-183.
[3]郑成祥.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1):22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