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媛媛 钟艳娟
济宁市兖州区河长制服务中心 山东省 济宁市272100
摘要:目前,我国对水利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关注,水利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影响其施工质量,给日后使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具体的解决策略与方案,为保证水利工程稳定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保障。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水利工程常见的施工技术措施
1.1水利工程施工准备阶段
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开展时,施工前准备工作是尤为关键的一点,施工前准备工作主要有现场地质勘测以及明确设计方案、制定施工方案等,其能够为水利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针对施工准备阶段这一环节管理工作的有效加强尤为重要。首先,应以现场勘查情况为依据,充分对照工程施工图纸和工程现场情况,确保具体化的设计图纸得以实现。比如说,在设计图纸中施工设计规划中的桩基础位置进行了明确,此时在施工图和工程现场对照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桩基础实际位置进行确定。其次,以施工现场各资源情况为依据,合理制定施工规划方案,这一阶段需要优化配置现场工作人员和设备材料,同时将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重难点问题给予明确指出,并重点强调极易发生安全问题的部分,促使后续现场管理工作开展时,相应管理人员能高度重视起重难点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最后,将施工材料审核工作做好,并明确施工过程中各参建单位的资质情况,这一过程需要为施工材料质量和标准的匹配性、施工材料向现场的有序进入等给予良好保障,基于现场管理制度体系的有效制定,安排专人负责每项工作,为施工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2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水利工程中使用前景最为良好的一项施工技术,该技术的使用面十分广泛,并且经济效益也十分良好,一方面可以使用在新建工程中,同时对于原有的设施也可以起到补偿和加固的作用。凭借着上述优势,该技术在国内外各大施工单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凭借着预应力锚杆加固措施来针对建筑物或基岩进行加固,该技术融合了预应力混凝土等多方面的技术手段,同时结合了卫星定位系统等新型技术,可以结合锚固的大小、深度和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对于建筑或基岩来施加主动预应力,良好的改善受力条件。
1.3围堰技术与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
围堰技术是解决导流问题的常见技术。在针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的现场处于河流的上游,那么需要在施工时对工程的地点进行干燥处理,并且将岸坡进行巩固。与此同时,可以采用围堰技术将水流引入到固定的下游位置,完成导流操作。从上述施工过程可以看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气温条件、地质水文等自然因素,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为枯水或小流量季节,可以有效的降低作业量和施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施工导流操作,充分的考虑到河流的周期性变化,合理的组织生产,明确安排导流的时段,拟定出具体的施工方案,结合河流的周期性和施工的进度,来严格的控制施工的各项环节。如果施工场所的自然条件相对较为良好,可以采用最为经济的方法来分期围堰导流,为水利工程的结构性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水工模型试验,测试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确定无误以后再合理的规划围堰的平面布置及设计围堰的具体结构,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排水的压力,保证围堰的施工效果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1.4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是一项较新的工程技术,近20年逐步在实际工程中投入应用。
碾压混凝土技术,主要是运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工程机械,压实干用的混凝土拌合物来进行交付。该技术方法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在节约开支的基础上缩短施工周期。
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加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工作人员在项目施工前,要对水利工程所处的环境与地势展开详细的分析与了解,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全方位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明确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特点与条件,根据地质实际情况制定相匹配的施工设计方案与流程。除此之外,对于项目施工单位来说,要加强与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辅助设计单位做好施工设计工作,通过共同努力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施工方案。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明确施工现场中每一名工作人员的职责,为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并且,在地质勘察准备工作开展期间,还要做好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促进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
2.2加强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效率与质量。针对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的情况,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强培训的资金扶持与投入,聘请外部技术专家以及施工经验丰富的人才来授课,定期对施工人员开展施工技术方面的培训活动,通过内部学习与外部深造的方式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水平,促使施工人员充分掌握现代化施工技术,从而保证施工现场工作开展的高效性与稳定性,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2.3建立监管制度
科学的监管制度主要在于责任机制的完善,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够时刻清晰,施工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工作部门的具体职能来细化责任分配,确保每一条责任都能够找到具体的责任人,使工作人员能够严于律己,相互监督。一旦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或隐患,应该严格找到责任人,避免不同的工作人员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由于管理造成功能的风险。根据施工方案和责任人的制度,制定好事前的应急处理计划,对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风险,应该事先形成预案,并根据风险防控预案对员工展开培训,降低风险所发生的概率,保证一旦有隐患产生,可以使不同的工作人员形成联动,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
2.4建立技术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应该在维护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使合同方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和工程的基本特点制定出规范的文件指导,设立质量检测的工作人员,对每一个施工环节展开全面的质量监控,确保工程不会出现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该聘请一些技术能手来针对工程的实际操作展开指导,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和安全方面的培训,及时纠正工作人员可能出现的各项问题和疏忽,确保技术管理体系能够高质量应用。在施工现场还应该展开随机抽查,使监督人员每周定期针对技术管理和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得到国家与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不断优化与改进的同时,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水平,加强防渗技术的应用,做好地质勘察准备,为提高我国整体水利工程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守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0(7):346.
[2]白小锐.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7):49-50.
[3]陈小娟.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1):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