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新课程理念,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1期   作者:周吉
[导读] 对于各地区小学数学教育,遵循新理念重视新技术
        周吉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小学  海南东方市 572600
        摘要:对于各地区小学数学教育,遵循新理念重视新技术,是正确的改革探索方向。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教育效率,也会给孩子们个人成长、进步、提高,带来更多的帮助。在本文中笔者试图结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工作,谈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下的各项要求,归纳实践经验,给各位同行带来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教学;高年级数学

1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各地区的教育事业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整体教育事业效率,对孩子个人成长也会带来极大的帮助。数学学习很抽象,特别是对于小学生难度相对较大,需要结合新课程理念的引入,在新技术、新方法、新措施辅助下,提升课堂质量,优化教育模式。
2  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过分重视成绩
        对各地区教育事业,学生个人素质提升才是根本的培养方向,也是新理念下最重要的要求。在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中,由于过分重视成绩,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遭到忽视,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高分低能、缺乏学习能力、没有想象力等,这对于他们个人接下来的学习、工作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也会造成社会人才培养的缺失。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确实也存在类似问题。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学科,如果只按照课本要求讲解,以成绩评价学生,那么就会陷入到“分数论”陷阱中而难以自拔。
2.2  教学模式呆板
        由于个人的不成熟,对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中还是需要依靠老师指引,才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所以老师所采取引导模式、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效率高低、质量好坏直接关乎学生学习效果。在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多老师所采取模式相对比较呆板,完全按照课本和大纲,来设计自己的科目讲解体系,没有任何的基于学生发展的深度思考,也缺乏对个性引导的重视,这就会导致孩子们失去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抽象数学学科学习时。
2.3  缺乏想象空间
        数学学习需要举一反三,也需要灵活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教育要求。然而在传统模式下,由于缺乏对个体想象力的培养,数学学习只学数字、计算方式等,导致老师对学生个体思考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引导他们提升自己的逻辑想象能力,也没有设立足够想象空间,辅助学生们自主探索、思考。因此,只学会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部分数学能力,导致在深度思考和探索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和新理念背道而驰,也会制约学生个人的成长。
2.4  课程互动不足
        数学课虽然是具有抽象性的,然而互动的价值也不可低估。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他们个人生理和心理都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轻松、愉悦的气氛来辅助学习。可是部分老师却忽视了这个问题,导致老师、学生相互之间存在隔阂,老师只负责讲课、学生只负责听课,缺乏互动模式也会导致整体课程质量大打折扣。
3  问题解决策略探究
3.1  摆脱“唯成绩论”,重塑教育模式
        第一个需要注意是老师必须要摆脱“唯成绩论”,以个人素质成长和发展作为根本的评价指标,来帮助孩子们获得提高。对数学教育而言,想象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同样重要,分数只是检测的数字,只能辅助找到学习的问题,而不是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在课程讲解开始之前,要从领导层入手,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设计,来布置宏观的数学学习目标,以此为依据指导教学。

在目标设计中,要重视孩子们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将能力塑造提升到新的高度,辅助分数提高,打造全能人才。要多组织教师就数学教育问题开展讨论,结合本校实际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打造符合本校实际的专属模式[1]。
        以笔者所在的地区为例,在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各学校都组织了大量的讨论和调研,最终设计了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宏观模式、和“显隐目标”微观模式。“三维目标”宏观模式,是摆脱成绩是唯一评定标准的传统问题的指引,该模式将知识和技能提高、过程和方法的讲解、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宏观性问题,加入到了课程讲解来、使得学生们在可以学习到知识的前提下,整体素质也得到提高。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措施,也很好的反映出了数学教育的特点满足实际要求。而“显隐目标”则是从细节考虑设计的微观模式,结合双基训练、解题能力塑造、理性理念培养等关键问题入手,辅助学生提高对于数学科目的理解力和解题能力[2]。宏观模式负责指导、微观模式负责细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有理念的落实又有实践的推广,整体上效果十分出色,对学生所起到辅助作用也是十分显著。
3.2  突破格局限制,重设教育内容
        数学学习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内容上,对数学课程内容的安排,需要充分参考时代要求和技术革新的发展方向,以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培养为根本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辅助下,来重新设计。这是基本的原则。首先,要保证科目的严谨性,按着逻辑顺序来设计好前后、以及章节之间安排。数学学习讲解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程讲解中,过分的追求难度和太过于简单,都会适得其反,只有循序渐进才是最正确的策略。其次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于格局突破、解决过去的问题,有人提出就是要搞“大改革”,对于传统模式全盘颠覆。这是错误的,基础知识在任何时代都是不能够忽视的,也是学生素质提升的根基。即使是在新模式下,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再次,要结合网络上各类资源、新讲解方式以及理念等,设计优化内容。新时代信息技术辅助是各个领域获得发展的根本,因此对数学老师,也需要充分结合新资源的引入和使用,来辅助孩子们学习、提高、进步。比如,笔者就会结合各类公开课、网络授课等,去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讲题思路,在数学课中尝试引入。学生们会觉得十分的新鲜,因此也很乐意与参与其中,整体上效果要好过只是按大纲呆板讲解,这也是对内容重塑的重要方式。
3.3  重视师生关系,做好实践安排
        数学学习是需要互动的,因此老师需要充分引导学生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发挥他们个人主体价值重视学生和老师、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性,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在做互动时必须要重视师生平等,使得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3],进而暴露问题,及时解决。这里所提到的师生平等,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所有都平等,老师必然是知识积累多、阅历多、思考更深入的人,所以在充分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要发挥自己深度考虑问题优势,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注重学习规律,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互动价值发挥出来的。此外要结合互动安排好实践科目的设计,可以适度加入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模式,比如知识问答、合作讨论和小组的互动等,都是不错思路。要多和生活中各类元素联系,这对于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很有好处。
4  结语
        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重塑教育模式,不仅有利提升学习效率,保证学科教育质量,也有利于给孩子们个人成长带来更多直接的帮助,值得实际从业者认真思考和引入。
参考文献:
[1]任丽艳.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 读写算,2020(11):9-12.
[2]练远进.试谈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J]. 小学生(中旬刊),2020(07):13.
[3]燕芬.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2):26-27.
作者简介:周吉,女,1972年06月,民族:汉族,籍贯:海南省东方市人,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