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冰
重庆市垫江县永安中学校 4083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今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也被不断应用到我国教育教学当中,“微课”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一种,是一种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的优势,缩短教师在课堂中板书时间,具象化书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高效化的课堂教学。本文主要以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为重点展开论述,以微课的教学优势为主要依据,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复习三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在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初中生化学综合素养等方面上提供一些参考性的作用和意见。
关键词:微课 初中化学 运用
一、“微课”的定义与优势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微型课堂,主要是一种围绕某一具体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微型教学视频。其主要的教学理念就是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带来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悍四个显著的教学优势:(1)短,指的是教学时长短,微课教学视频的时长一般在3~5分钟,最长不会超过10分钟,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2)小,指的是教学选题较小,教学更有针对性。(3)精,指的是教学内容精简,教学主题较为突出。(4)悍,指的是,教学效果强悍。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的方法和策略
(一)“微课”教学在课前准备环节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环节是开展一节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其中囊括了教师备课,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课程导入三个重要的教学版块。但由于随着学生的成长,在学生步入初三后,学业压力逐渐加大,在以往的初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到课中授课中,而忽视了课前准备环节的教学质量,导致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将“微课”应用到课前准备环节中便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教学问题。首先,在备课时,初中化学教师可在理清教学结构和明确教学目标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中搜索相关的教学案例,观摩名校名师的网络授课视频来扩大自身的教学视野,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其次,在学生课前预习时,初中化学教师可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制作相应的微课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方向和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促使学生在高效预习中对化学知识形成初步认知;最后,在课前导入时,教师可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例如,在开展“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教学活动前,初中化学教师便可在掌握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后,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源,并将这些教学资源整合成时长为5~6分钟的微课视频,视频内容中要包括该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如Fe、Al、Cu与O2的反应、常见金属与HCL、H2SO4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等内容。
然后,再通过班级的微信群、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开展高效预习,完成相应的课前预习作业,从而对生活中的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形成初步的了解。最后,在课前导入时,初中化学教师可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氧化反应的视频,并鼓励学生讲讲自己观察到的生活现象,以此来导入教学内容。
(二)“微课”教学在课中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课中教学环节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初中化学教师在课中教学环节中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化学理论基础,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课中授课环节中,就要将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结合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学习效果,巧用微课优化课中问题的设置,课程内容的讲解和实验教学的指导,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时,初中化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时,教师便可利用微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播放与教学重点有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掌握该节教学内容中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重点为依据,科学合理的设置“氧气”实验,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掌握实验操作要点和氧气特点,然后再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这样一来,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还能够有效规避实验中的安全隐患。
(三)“微课”教学在课后复习环节中的应用
课后复习是对一节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和复习知识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自主的完善、和构建知识体系。并且,教师还可利用微课视频来回顾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全面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酸碱中和反应”后,教师可结合课堂中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情况,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布置生活化课题作业,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复习课程知识,完成新旧化学知识的更替,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利用化学思维探讨生活中的“酸碱中和现象”,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教师还可利用微课视频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反映课堂中的教学问题,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构建高效化初中化学教学课堂。
总结:
综上,初中化学教师若想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微课视频,就要不断的强化自身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严格遵循适度、适量的教学原则,注重微课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微课全部教学优势,构建一体化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何苗.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南北桥,2020,(3):176.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75.
[2]陈兴红.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南北桥,2020,(4):12.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