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1期   作者:周飞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就需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周飞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大园小学  311241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就需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被逐渐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而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智慧课堂的教学优势,成为了当前教师所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智慧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教学科目之一,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本文中,笔者着重阐述了在小学教学中引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依据趣味、自主和生活化原则,对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希望能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作出一些贡献。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智慧课堂的意义
        智慧课堂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延展开来的,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集中其课堂注意力,最大程度发挥其课堂主动性,培养其良好的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能力[1]。智慧课堂是立足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学课堂,对于改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手段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构建智慧课堂能够促进教师打造生本课堂,满足新课标对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其次,在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师敢于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开展课堂讨论活动,改善了传统教学中沉闷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营造出和谐平等的教学课堂。此外,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学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智慧课堂的原则
        (一)趣味教学原则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高逻辑性和抽象性的课程,而年龄较低的小学生在学习某些较为深奥的数学知识时,难免会出现思维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堂课的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生活中,教师不难发现,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保持着超高的注意力和耐心,并为之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教师可总结教学经验,在构建智慧课堂时,把握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学习特点,改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给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赋予趣味性元素。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沉闷气氛,从师生交流、同学交流等方面巩固同学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自信心。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活动等形式展现数学知识,秉承着趣味教学原则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挖掘其学习潜力。
        (二)自主性教学原则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了被动的学习地位,难以发展自身的数学学习思维。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构建智慧课堂时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充分体现出自主性教学的原则[2]。只有引导同学们主动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才能够让其将数学知识充分内化,在运用时才能够得心应手。比如,在进行复习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的教学原则,积极鼓励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上讲台进行报告。在智慧课堂的作用下,教师不限报告形式,小组成员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制等形式,将组内讨论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不仅能够在讲台上进行实地演讲,还可以将总结的知识点以文件的形式,发送到班内的学习群中。
        (三)生活化教学原则
        生活中处处都可体现出数学知识,比如,在超市买生活用品时,同学们会用到数学加减乘除的知识;在观察高楼大厦的建筑时,能够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立体几何方面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构建智慧课堂时,要注意将多元化的生活信息与课堂教学知识相关联,让同学们在生活化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战略,设计符合该年龄段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数学题目,引导同学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智慧课堂的方法
        (一)合理规划学习目标,增强数学学习动力
        要保证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被高效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出与自身能力相符的学习目标[3]。

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同学们利用智慧课堂学习模式,比如微课、多媒体课件等内容进行自学。通过循序渐进的自主学习,增强自身对数学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并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练习和应用,彻底激发自身对于数学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智慧课堂的大数据模式应用到设置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同学们将数据内容与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设置出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学习目标。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一课中,课前教师利用网络数据,帮助同学们设置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比如许多同学第一节课的目标是“了解数和数的倍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脑海里掌握‘倍’的概念”,第二节课的目标是“掌握对某一个数的几倍求解的计算能力”。在细化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将原本复杂的教学难点和重点简化成单一的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其数学学习的动力。
        (二)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同学们协调合作和自主探究,进而培养其互帮互助、不懈求解的数学学习精神。首先,教师要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给班内同学进行分组,通过微课、PPT导学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当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将相关学习任务下发给各个学习小组。其次,引导同学们使用互联网、学习软件、微课视频等形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求解。最后,各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讲台分享得出的结论,鼓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并让台上的小组代表对所问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在智慧课堂模式下的小组合作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平板、学习软件的帮助下,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大幅提升。
        (三)加强课堂师生互动,促进数学思维发散
        在以智慧课堂模式为主题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要加强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打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4]。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实践练习,利用互联网广阔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此实现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对互联网上的多样化的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深化和拓展,解题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比如,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同学们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求法,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运算思维,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如何利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来求解梯形的面积呢?”在教师的提问下,同学们积极探讨,并得出答案:“老师,我们可以把梯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为了验证学生说的是否正确,教师利用Flash动画将梯形进行分割,验证了该名同学的答案。
        (四)打造现代教学平台,拓展数学教学渠道
        传统的教学课堂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过程被限制在教室的讲台之上,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授课,就不得不缩减课堂的教学内容,只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教学[5]。随着智慧课堂的不断发展,教师可在课堂教学前下发微课预习视频,通过微课提高同学们的预习效率,减少了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所需的时间,从而增加课堂练习的时间。教师还可以通过直播授课、微信群讨论、QQ群讨论等形式,拓宽传统的教学渠道,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进行拓展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终端,让同学们将完成的作业上传到网络上,教师在线上完成作业的批改,并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同学们的错题,自动整理成册,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授。
        比如,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中,教师在课前下发微课视频,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使其能够提前明白当堂课的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教学问题:“小火车一次可坐22人,三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通过课前预习和教师的引导,同学们能够很快得出算术式“”。
        结束语:将智慧课堂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于拓展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教学优势,从根本上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永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措施分析[J].学周刊,2021(02):77-78.
[2]陈晓路.构建数学“智慧课堂”的途径[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122.
[3]谢崇德.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20(32):134-135.
[4]龚海东.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途径探讨[J].学周刊,2020(29):87-88.
[5]余良.浅谈如何借助数学工具构建智慧课堂[J].考试周刊,2020(80):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