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华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下古诗词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面临的一大难题,相比于初中古诗词来讲高中古诗词篇幅、难易程度都有所增加。文章通过对当前古诗词教学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语文教学
引言
不难发现,进入高中阶段,古诗词的难度系数大大提升,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困扰。并且,一些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已经与当下的教育环境格格不入,无法发挥太大的效用,甚至影响了学生诗词兴趣和诗词素养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诵唱情境、拓展诗词背景、加强诗词鉴赏等方式来构建精彩高效的诗词课堂,从而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使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1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学习生活既紧张又单调,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为了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学生会将学习视为一个任务,而任务完成质量主要通过考试成绩进行衡量。语文古诗词学习对很多高中生来说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而且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显得非常被动,这给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课外时间很少,在古典文化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多,造成了普遍古典文学底蕴不足的问题。同时,古诗词距离生活较远,学生面对古词古句时会感到生涩难懂,学习兴趣不高。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将古诗词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疲于应付,这也是古诗词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
2.1重视古诗词诵读、积累与写作,有效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学生对语言的读写、积累、建构、运用方面的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语言素养是要求学生养成的第一大核心素养。细化而言,它不仅包括学生在古诗词诵读时对古诗词的音韵、旋律、平仄等知识的积累与把握,以及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各种语言技巧、表现策略的运用,还包括学生所积累的拓展性古诗词知识,以及对课内外古诗词的改写、对古诗词语句的创造性理解与运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古诗词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每一首、每一曲、每一词读来都令人回味无穷。细读之,可见其丰富的意象恰到好处,随地铺陈,字字词词可成“艺术之笔”;再品之,情感与意境浮出水面,哲理之美让人忘乎所以。在教授任何一首古诗、一曲古词时,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字词、意象、语句、创作技法及丰富的情感。除了教授课内古诗词外,教师还应适当为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古诗篇目,让学生开阔视野,为建构与运用奠定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对所学古诗词进行改写,将其改写为现代诗、诗意化的记叙文等。例如,在教授《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一诗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古诗内容与情感,试着将其改写为一首情意缱绻的现代诗歌,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2.2推行古诗词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情境教学集创造课堂氛围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于一身,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学生们接受和欢迎的科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古诗词教学实际中,由于学生面临的考试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师对古诗词教学进度和学生成绩的追求倾向越来越明显,导致部分高中教师忽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片面追求学生对课内诗歌的背诵和记忆,忽视了学生古诗词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站在情境教学视野下,借助多种手段激发高中古诗词教学课堂的活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获得古诗词学习能力的提高。多媒体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常用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古诗词情境创设时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重要的媒介,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诗歌主题相关的教学视频或者影视片段,构建多媒体条件下的古诗词情境课堂。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雨霖铃》的学习和复习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雨霖铃》的赏析视频,在音乐氛围的烘托下为学生展示情人话别时的戏剧性场景,感受词作主人公对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品味柳永独树一帜的作词风格,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到诗词内容和意境上来,强化古诗词学习和复习的效果。
2.3导诗词鉴赏,品味诗词韵味
古诗词鉴赏是指对诗词的风格、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以及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和欣赏,有效的鉴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诗词内容,准确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古诗词鉴赏是语文高考的重要考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引导,带领学生捕捉诗眼、分析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以及剖析诗词的中心思想和诗人的意图,从而让学生在精彩的诗词情境中领悟诗词魅力,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时,笔者先借助多媒体展示山林、池鱼、田地、茅舍、炊烟等诗中出现的景物,借此呈现一派田园风光。然后,笔者通过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鉴赏诗句。比如,针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笔者先让学生解释其含义,之后提问道:“这两句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哪个字用得最妙?为什么?”学生经过一番探讨,先是说明这两句应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然后点出其中的“恋”和“思”二字,说明这两个字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田园的情绪。由此可见,在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鉴赏,可以使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
2.4注重词类活用,培养学生古诗词素养
高中古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教师注重词类活用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素养。那么,何为词类活用呢?古诗词中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六大类。因此,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相关的词类活用现象,就要向学生讲解,并在讲解完词类活用之后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为例,在王昌龄的古诗《从军行》的教学中,针对“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暗”,教师要进行词类活用的讲解。“暗”,形容词,“黑暗、暗淡”的意思,在此带上了宾语“雪山”,主语“青海长云”有使宾语“雪山”怎么样的意思,构成了使动用法,“暗”讲成“使……暗淡无光”。又如在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的教学中,针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中的“寒”和“老”两个形容词,教师要进行词类活用的讲解。比如:“寒”和“老”都是形容词,在此分别带上宾语“橘柚”和“梧桐”,而且主语“人烟”“秋色”都含有使“橘柚”“梧桐”怎么样的性质,因此“寒”和“老”便含有“使……显得寒冷”“使……变老”的意思,构成了使动用法。教师讲解之后,再要求学生将教师讲解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学生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就能逐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古诗词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审美感受,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当然,教师也要结合古诗词教学内容,融合现代化教学方法创建优质的教学氛围,通过情境创设、教学引导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水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志坚.文化自信视角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19(42).
[2]王材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化实现探索[J].成才之路,2019(34).
[3]于彦伦.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