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案导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31期   作者:罗先美
[导读]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中,不仅可以更好的完成新课改要求的教学任务
        罗先美
        重庆市巫山县职教中心,重庆 404700
        
        
        
        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中,不仅可以更好的完成新课改要求的教学任务,同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也可以充分激发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降低数学难度,对提高课堂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本文将对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中职数学;学案导学;应用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中职数学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也发生了相应改变,数学教师也逐渐抛弃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来引入课堂内容,让中职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逐层深入的展开对数学的探索。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流程分析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同时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创建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引导阶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教师再针对知识点设计科学的导学案,只有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教师才可以有的放矢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帮助他们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完成课堂任务。
        (二)课堂教学阶段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保证设计的导学案可以为学生支撑起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将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建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课后习题巩固
        教师在利用导学案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后习题对知识进行巩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而知识只有应用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才能够做到透彻的理解与掌握,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习题方案。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有关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后,就可以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对于一些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就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判断题:例如若,则在()。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一四象限、D第二四象限。利用简单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学习能力稍强的同学可以设置一些具有难度的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启发思维。例如,已知属于第二象限角,求的值。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的具体策略分析
        (一)在设计导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他们也很难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是因为教材知识根本无法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就一定要以中职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入手,牢牢抓住他们的眼球,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概率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个可以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让学生以扔纸飞机的形式开展一场游戏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圆形内的纸飞机命中数量多的小组获胜,这将可以极大吸引中职学生的课堂兴趣。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同学统计命中的数量,以此来计算出中标概率,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命中概率与黑板中圆形的面积有关,面积越大则概率越大,面积越小则概率越小,如果圆形浓缩成一个点,那么命中的概率几乎为零,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出零概率事件与不可能概率事件。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导学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层层剖析,并且将数学知识融入在生活实际中,这对于提高课堂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是极为有利的。
        (二)在设计导学案时要鼓励学生团队合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潜移默化的对中职学生渗透社会技能的培养,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合作意识,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与他人或多或少的发生联系,才能在团队的作用下发挥出最大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定要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有关函数的知识点后,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测量20个不同家庭的所有成员的身高,分别记录大人与儿童的身高数据并画出散点图,然后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孩子的身高与父母的身高有何联系?是否可以依据父母的身高推断出儿童的身高?根据散点图能否找出函数的绘制方法?在小组的共同合作下,中职学生不仅可以对函数曲线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建立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实践中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区间”的有关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导学案:在假期出游时你会选择哪种交通方式,高铁列车、客运汽车还是飞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现阶段列车的运行速度正在不断加快,新时速旅客列车的运行时速可达到200公里以上,北京与天津的城际列车时速甚至达到了350公里,这也就将近新时速速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界定在200~350公里每小时之间。那么应该如何表示列车的运行速度范围呢?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鼓励中职学生合作讨论,结合教材的基本知识,得出列车的运行速度范围,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区间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理解情况给出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例如:已知集合,集合,求。
        (三)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
        只有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才能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布置习题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然而教材上的习题大多枯燥单一,难以引发学生的做题兴趣。所以中职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导学案时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让中职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数学知识,做到教材与实践的完美统一。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有关直线斜率的知识点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楼梯模型,让学生探讨楼梯在何种角度时更符合人体的力学原理,在制作模型过程中学生也会对直线斜率的取点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做到知识的内化吸收。这种开放性的练习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做题兴趣,同时也可最大程度的启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学案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并通过设计开放式练习题,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实现学习质量的不断上升。
        参考文献:
        [1]刘晓燕.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张勤芳. 关于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7,4(03):232-233.
        作者简介:罗先美,出生年月:1974.09,女,汉族,工作单位: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长期从事中职教学工作,多次参与市、县级课题研究,获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三等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