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兆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太平小学 528414 )
摘要: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缺乏是非判断的能力,并且部分孩子存在十分敏感的情感,遇到挫折时情绪波动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当将教育和引导工作做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体育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论述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滋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健康心理;教学活动
在不断发展和改革教学体制的影响下,社会各界对小学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小学体育课程来说,它涉及心理辅导和体能训练等多方面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从时代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关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体育课堂中,从而使心理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1]。
一、导致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
在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中,小学阶段属于十分重要的阶段,其特征表现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较强,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容易灰心。世界观的初步形成时期为青少年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会爱慕虚荣、好高骛远,遭遇苦难时容易退缩、灰心,严重者会出现逆反心理,同时受课业负担的影响,会导致无形的压力形成,使得学生在体育活动、生活和学习中有诸多的心理问题出现,例如抑郁心理、强迫心理、依靠心理、恐惧心理及逆反心理等。社会、教师、家长等方面的因素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家长恐惧、回避心理健康问题,科学认识缺乏;教师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视度不足等[2]。
二、通过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
随着课堂气氛的改变,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也会发生变化。因课堂上意外或突发事件没有达成目标,这会导致学生的情绪发生波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能够使其调节和愉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情绪保持在良好状态,使每个学生实现心理上的互动、情绪上相融和认知上的相近,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心理保持在积极状态,充分发挥和提升学生的认知操作能力,从而最优化学、练效果[3]。
2.2对心理健康和体育教学的关系正确认识
(1)对心理健康和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认识。
良好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罗杰斯指出:“将良好的教学气氛创设出来,能够使有效的教学得到保证,而在良好人际关系形成过程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是前提或基础。”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是爱,没有爱无法谈教育。教师必须鼓励、爱护、关心学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从而将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出来,学生和老师能够打开心扉,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2)利用体育教学能够将愉悦的乐学环境创设出来,教师的情趣和心理状态对整个课堂的气氛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友善、真诚的面对学生、赞赏学生,就可以使师生之间积极的情绪共鸣产生,使学生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得到激发。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好学、乐学的兴趣得到培养和树立。
(3)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公正、客观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对自身的不足和潜能正确的认识。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将积极进取、相互激励、互帮互助的教学氛围营造出来,在教学期间,使师生之间实现人格感染、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体育教学的作用不仅包括强身健体,还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诸多的研究显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锻炼意志、增强体魄,还有利于身心发展。 ①体育教学能够使情绪状态得到改善,并将良好的自我概念树立起来。心理健康受体育运动的影响情况能够通过情绪状态来衡量。而体育运动能够对个体不愉快的行为和情绪进行转移。并且由于体育运动存在群众性的特点,因此它会将表现的舞台提供给每个学生,从而使学生将良好的自我概念树立起来。②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如果长期参加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增进智力的发展。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将充足的氧气提供给大脑,从而保证大脑智力的良好发展。③能够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不断增强,使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效提高。如果学生的压力较大,不能将预期的要求达到或理想的目标无法实现时,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学生遭受挫折,那么在体育运动中他会将逃避、不安、语言粗鲁、动作粗鲁等情况表现出来。对于上述表现,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心理教育手段,利用体育运动调控、激励、转移及松弛的能力,使学生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心声,彻底的发泄压抑的情绪[4-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关键,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解决在学生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当和学生将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将新时期的体育模式引入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心理健康活动的重视度,对体育课堂内容不断扩展。这样才可以排除学生的困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强.小学体育课堂伤害事故的成因及预防策略[J].神州,2020,(11):193.
[2]刘建.有效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1):551-552.
[3]欧少荣.小学体育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时代(奥妙),2019,(10):73-74.
[4]黄玉新.梯度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魅力中国,2020,(3):83-84.
[5]邵爱萍.谈小学体育活力课堂的有效构建[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1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