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王翠月
[导读]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方法

         王翠月  
         浙江省新昌县南岩小学    312500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之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系统性学习的途径,为自己未来的学习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和专用性的特征,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绪,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情感素养,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行动都会产生深远企且持久的影响。且小学语文学科也和其他学科具有互通性和融合性的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意识,让学生在知识梳理过程中学会信息分析和搜索,从而提升自己理解和认知能力,逐步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信息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好动,喜欢动手,对新生事物都有好奇之心,会主动地通过自己的认知习惯去选择可以触摸、探究、动手的新事物,但是他们却不喜欢动脑,不喜欢在课堂上静静的坐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巧妙的避开小学生的缺点,抓住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多样性的情绪体验、感官刺激中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师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有重点、有主题、有思路的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呈现给学生。学生既可以改变被动全盘接收枯燥的知识的学习方式,也可以主动投入到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认真学习、主动探究。例如,在《秋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重点向学生突出秋天的特色,秋天的寓意,人们对秋的喜爱,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季节,让学生自己猜,然后让学生识别秋天有哪些标志。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组关于重阳节的视频,让学生从基础的秋天景色的认识中自觉过渡到对秋天的象征和代表之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对在秋季进行中的节日进行了解,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在展示结束后,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总结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充分思考中回忆、总结、梳理自己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回答结束后,自然地过渡到秋天这节课之中,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之中全面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之中,保持专注力,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能避免学生开小差。可以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也能从不同的感官角度,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也进一步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开展实践活动,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语文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要促使语文教学过程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在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并可以运用语文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对语文教材进行仔细分析,找寻和生活相对应的模块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之中、课堂之外,观察文字现象、学习文学常识,更加深刻的理解语文知识。

且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素材中语言知识时,通过联想、感悟,将语言知识回归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中,从文字之中感悟生活之美,体会生活的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当学生真实的领悟到来自生活的道理时,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感悟,作为自己写作素材的积累,在写作时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进行组织和梳理,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家乡的桥》一课的教学时,只简单通过教师对课文的描述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家乡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某乡村实地参观一些桥,让学生对桥的形式、外貌、造型进行仔细地观察的分析。通过初步的视觉分析后,教师及时带领学生学习桥的建造历史,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我国伟大建筑的充满和敬畏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实地参观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家乡的风景进行赏析、及时联想自己以往的生活过的地方,并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和回忆之情。在实地观看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自己所见的到真实的桥的样子,及时和书中描绘的进行对比,大胆地进行猜想、验证,最终用文将自己在实地参观中的感受写下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用实践去验证自己的设想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见解,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景物,并对自己的感想进行梳理,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三)进行教师扮演,创设体验感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学生对于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一直是学习中的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基本的文章思路不清,文章结构不清,也没有养成正确的阅读和分析习惯;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的引导,导致学生对文章寓意的认识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长期以往,教师如果不予以重视,对导致学生学习思维的固化,直接影响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文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创设体验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我扮演的途中感受其中的深意,领悟其中的意境。教师可以将学生化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可以在组内自行商讨,选择小组合合作性的角色,也可以自己选择单人角色,并在开始演绎前,对人物角色的心理、性格、语言特点进行深入地揣摩和分析,且在演绎过程中通过感悟有感情的朗读和表演。这样的方式,可以营造一种人物代入感氛围,在学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之中,明确中心思想、全面把握中心线索和文章结构。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可以选择偏故事性、人物对话多、独白多、形象鲜明的文章。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前为学生准备道具,并辅助学生选定好人物,且可以对记忆性不好的学生给予对话标记好的纸条,共同帮助学生完成整个角色扮演活动。这篇课文对话内容较多,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在学生整体完成扮演后,引导学生分组练习,最后在结束后,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表现优异者进行奖励和表演,设置一定的奖项。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改变学生的性格,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活动的意识,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之中,产生更多的情感和想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述,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巧妙的创设,营造一种适合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的积极性、互动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课本知识产生一种情感共鸣和情绪互通,从而引导学生由外而内地深入到学习之中。小学生正处于启蒙学习阶段,积极向上、欢乐有趣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认真倾听的状态,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对陌生事物的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使课本知识变得充满感染力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分析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严苏梅.??新课程(上).?2019(11)
[2]关于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分析[J].赵卫云.??读写算.?2019(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