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汪荷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要与时俱进。

         汪荷
         广西西林县西林中学  533599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要与时俱进。古人云:“有教无类”,强调教师的教学必须尊重个体性差异的学生主体地位,面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精准地运用差异性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针对性激发,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语文学习需求,促进其有效成长。这不但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追求。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
引言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初中阶段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部分之一,语文教学也成为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鉴于学生的生源特点,其个体差异非常明显。人文教育下如何立足于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成为了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共同探究的课题。
一、分层教学内涵
         分层教学实质上就是根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依据客观情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分层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根据分数的分层,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年龄阶段、认知能力等进行分层,真正做到分层但不分化,扬长补短,达到分层的真正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不同基础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了,而分层教学恰恰可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学习的需求,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确保他们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学质量从而得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分层教学,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与视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握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展开分层教学。对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要为其制定基础的教学计划,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保证班级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提升。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实施分层教学,丰富学习体验
         分层教学是语文课堂常用的教学方式,即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进行分层,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设计多种语文学习资源,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全体初中生都能收获到知识和快乐,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语文学习。比如教授《济南的冬天》,教师要求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领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但是针对实际学情,有一些学生还不会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到写景中,这时语文教师要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优等生,要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手法,运用“温情”和“温晴”各写几句话,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拔高要求;对于学困生,语文教师要让他们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评价也要体现出分层,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对于学困生运用激励性评价,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做出具体的评价,实现优等生有奔头、中等生有学头、学困生有望头。


         (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合理分层
         教师要在实践教学当中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学习能力,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兴趣与能力相互结合,从而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学习思维。教师也要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学习技巧,通过科学的指点和多种层次的引导,强化学生的学习把握能力和学习联想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当中创新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通过学习训练强化学生在训练当中的动力。教师要熟悉本班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实际能力,才能够对症下药开展学习引导工作。例如学生在学习《小石潭记》,教师就可以在实践教学当中掌握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动机,所以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使动机能够放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引导时,通过设置具有区分性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启发,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层次提问
         在语文课堂上,提问是最好的互动方式。课堂上的提问是对学生掌握当堂课的最好的反馈,这样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山行》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层提问。对笋竹娃,可以提“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你从哪些景物可以看出?”类似这些最基础的问题。对青竹娃,提出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如“如果你走在山中,你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类似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尽情地回答。对翠竹娃,提出类似“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枫叶的什么样的感情?”这样深层次的问题,从而让翠竹娃更好地掌握整首诗的内涵。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提问,更多帮助学生更好地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四)立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作文进行分层指导
         教师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当中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班级整体作文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思维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出发,通过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作文指导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让学生以解决实际性问题为目的来取长补短,汲取他人优秀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来增强自身写作水平。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和反馈时,应当使学生处于作文修改主体地位的同时,对他们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等级划分,以便实现作文问题的分层解答,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成长的烦恼”这一作文写作技巧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一大的范围为学生罗列出两个小的题目,分别为:(1)叙述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其作文内容主要以学生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烦恼的叙述为主。(2)叙述身边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在写这类文章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其叙述的真实性,同时在写作完成之后可以读给故事的主人听,以便更好地对文章细节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分层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不同的两个作文题目能够更好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有利于学生自身特点的发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做好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分层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提供助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在课堂上更为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互动,由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符合他们实际认知水平的教育模式下获得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阿丽娅.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2]张志锋.分层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效用[J].语文天地,2019(35):30-31.
[3]张钰莹.浅析分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2):63.
[4]李清华.浅析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J].考试周刊,2019(63):43.
[5]彭艳兰.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3):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