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潘美玲
[导读] 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潘美玲
         灵山县沙坪镇七里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419
         摘要: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避免学生成为知识的机械接受者,帮助学生成长为知识的灵活应用者,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不仅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其可以掌握学习方法,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充分融合在一起,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从设置悬念、情境教学模式、鼓励肯定、开放性问题四方面阐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希望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主动探究;小学生;语文高效课堂
         引言: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性,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完成知识获取、积累、应用,促使学生掌握合理学习方法。学生主动探究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模式的突破,让学生从课堂的倾听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引领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知识的魅力。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
         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在有效引导下会变成较强的求知欲,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置悬念,让学生对教师多讲授内容产生求知欲望,学生的求知欲会促使其在语文课堂中高度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其对知识的吸纳和理解。教师的悬念问题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情[1],不能超过其知识以及心理认知,过难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过易的问题难以达到较好的引领效果,所以问题设置要合理、巧妙,能够达到悬念制造效果,进而促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动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小马过河》一文时,可以先通过问题“小马是怎么过河的?你能想到的过河方式都有哪些?”来引发学生去思考,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更深入的拓展提问,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也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讲到小马趟水过河时,可以设置问题“水会不会淹过小马?”这种悬念性问题让学生和小马一样,对水的深浅产生了极强的探知欲,有助于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聚焦在课堂上。
         二、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新课标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参与者,教师更多发挥的是引导、辅助作用[2],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高度配合。小学生较为好动,教师可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围绕课程内容创设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应用知识。小学生因为心理不成熟,其思想上意识不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感受不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基于日常生活展开,促使学生体会语文知识生活化的一面。


         比如,教师在讲解《乌鸦喝水》时,课程结束后,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感,让其思想得到升华,教师可以创设另一个情境,即文章中这只口渴的乌鸦感觉用石子填满瓶子这种方法太慢了,它是一只急性子的乌鸦,它会怎么做?是直接打破瓶子喝水呢?还是重新找一个自己嘴能下去的地方喝水?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对于这种口渴的乌鸦来说,它通过自己的智慧喝到了足够的水,但是倘若直接打破瓶子可能只能喝到一点水,不足以解决它的口渴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看待事物。
         三、适度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小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其对教师的喜爱比较在意,其会因为教师的漠视而伤心,甚至抵触教师所教授的这门课程,教师在小学生心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度鼓励[3],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探究的机会,学生的主动探究不一定都会得到教师想要的答案,但是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主动探究行为。教师可采取多元化评价来看待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通过肯定性语言以及表扬性眼神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使学生认可自己在主动探究中的表现。
         比如,教师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可引领学生去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入手描述小兴安岭的美,当学生回答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时,教师应对学生的主动探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能对作者对小兴安岭的描述感同身受,从而培育学生对文章的共情能力。
         四、设置开放性问题,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教师的教学内容应突破教材限制,引领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认识事物的多面性[4],通过开放性问题设置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多个,避免用统一答案限制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呈现自己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使其可以灵活应用知识,防止学生陷入机械记忆、死搬硬套的尴尬场景中,挖掘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潜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搭船的鸟》时,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讨论“这只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这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可以回答“美丽的鸟、蓝色翅膀的鸟、红色长嘴的鸟、翠鸟、会不渝的鸟等等”,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其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教师不应用某一个固定答案将学生的思维局限起来,应该鼓励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提升发散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对高效课堂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构建中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情,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悬念问题导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联系日常生活的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度和配合度,鼓励式评价,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开放性问题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成长为一个高语文素养的学习型、探究型人才。高效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结果,高效课堂对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皆具有较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凌雁.探讨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38):70-71.
[2] 冯益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67-68.
[3] 冯树成.多维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6):41-42.
[4] 郑小鉴.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J].知识窗(教师版),2020(04):24.
[5] 李永财.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27+29.
[6]张静宜.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1):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