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敏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夏都中心学校 461670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语文教学展开谈论,分析探讨此方面教学中作文教学快乐写作的实现策略。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模块,其需要丰富的素材、真挚的情感来充实文章,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点。文章从观察生活、引导鼓励、合作教学、情境教学等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的教学策略,力求提升作文教学质效,实现快乐写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快乐写作
引言: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作文教学呈现出单调、枯燥之态势,教师每次实施教学时就是宣读作文出题,讲解写作思路,阅读范文,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整个教学过程毫无新意,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语文写作学习略显疲惫,兴趣缺失、消极怠慢。随着教学的革新,快乐写作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实现成为广大教师的工作要务,本文据此展开。
一、观察生活,激发灵感
丰富的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而素材的积累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去广泛阅读,通过记忆、仿写的方式化为己用,这一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及想象力的培养。很多时候,学生的写作会局限于所读范文,千篇一律。不仅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还知识写作教学缺乏乐趣,毫无新意。而观察生活亦是一种素材积累的有效方式,其不仅能够使学生写作素材得到丰富,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其逐渐获得写作灵感,将生活写成作品,实现快乐写作。可以安排一些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实践练习,在观察中积累、获得灵感,化被动写作为主动创作,实现快乐写作[1]。以学习描写景物为例,其就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考核,在进行教学时,就可组织学生选取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记录,如,家乡的梧桐树、学校的杨柳等等,由远至近、由整体到局部,细心观察、认真记录,让写作成为观察,让观察成为写作,从而提升写作的趣味性,实现快乐写作。
二、引导鼓励,强化自信
对于初中生而言,恰到好处的鼓励与激励能够有效激励学生,对快乐写作的实现具有积极作用。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堂发言,然后对其实施赞扬、激励,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使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其饱受质疑、批评、责备,教师的鼓励对其至关重要,能够助推学生克服恐惧、消除懈怠,积极、乐观地写作、表达。在成就感的趋势下,学生学习更积极、学习热情更高,对语文作文好感骤增,有利于快乐写作的实现。
以学写传记为例,教学时就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讲述,讲述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事例,尤其是一些趣味性或有意义的事例,作以讲解,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多些鼓励和赞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写作、积极实践,在实践中记录、描述,感受写作的乐趣,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便会有所高涨,对于语文写作的好感也会与日俱增。
三、合作教学,互补互助
合作学习使得师生间、生生间交流更密切,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通过合作学习,学生间形成互补互助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写作瓶颈。而且,在合作交流中课堂氛围得到增强,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诞生。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主动性更足、内容更充实、情感更真挚,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以读后感的学写为例,在进行教学时,组织学生分组探讨、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相互推荐自己认为好的作品、书籍,就自己所读过的书发表看法与见解。如若,遇到兴趣相投的同伴,二者必定会激烈讨论,学习氛围更加。在这样的交流、探讨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补互助,一些未完整读过一本书或很少阅读的学生可以在与同伴交流中体会阅读的乐趣,产生阅读的渴望,有利于其作文能力的提升。
四、情境教学,直观感受
传统作文教学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新鲜、趣味元素,课堂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何谈快乐学习。为此,教师可借助情境教学来改善这一窘状,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生动、形象、趣味的场景,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从而调动其主观思考、自己表达[2]。以学写游记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为提升课堂趣味性,可以借助多媒体直观地呈现美景、美物,引领学生游览美景,在游览的过程中分析、解释,既能够有效提升其专注力,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作文的乐趣与魅力,有利于快乐学习的实现。另外,亦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实施情境导入,以吸引学生专注于课堂,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习作、认知写作,摒弃以往单调、沉闷的说教式,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感受、自己表达,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结束语
实现快乐写作是教育教学需求转变的所致,能够有效缓解作文教学低效的态势,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可从素材积累、方法引导、互补互助以及情境创设等多个方面作以落实,培养学生观察实际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并对其进行鼓励与引导,落实合作教学与情境教学,改善课堂氛围,实现快乐写作。
参考文献:
[1]谭晓明.基于过程写作的初中语文作文评改课的教学实践——以《学习描写景物》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7):46-48.
[2]宋佩群.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障碍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