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李洁明
[导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洁明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三中学(小学部)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建立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极为有益,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但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本文通过探讨构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的对策,希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

         随着教育逐渐提出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做出了积极回应,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理念,解决日常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并开发可行的课程来解决需要改进的相关问题。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关注和努力的教学方向。良好的阅读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课中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将学生视为一个核心群体,掌握不同学生的特征,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积极主动地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应教会学生理解、体验文学作品和文本的中心思想。如果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则必须首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使文字理解成为阅读理解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健康的审美趣味和改善小学生语言的能力和作品形象感受的能力是基本训练[2]。
         (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文章并提高对语言表达的理解,阅读教学尤其重要,这也有助于提高写作技巧。教学生写作是教学写作技能的主要内容,也是基础写作知识和技能,日常阅读和生活积累的写作内容;如何写作是除特定技能之外的写作技巧指南,帮助学生了解应如何使用文字进行创作,并最终具有良好的理解和组织能力。因此,应该说教学阅读技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教会人们学习文章表达形式和写作知识的重要途径。将文章的写作和语言表达方式结合揣摩课文文本的主题思想,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阅读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如何提高教学阅读质量是教师的当务之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当前的教学阅读质量仍然有待提高。主要表现是学生的技能更明显地受到评估的影响,年级越高,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就越能理解阅读材料的含义,而高年级通常会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提高阅读学习质量等同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不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使得阅读学习更容易达到测试驱动的目标,并且不符合新课程的标准。
         (三)缺乏丰富的阅读教学资源
         充足的阅读学习资源是确保阅读学习质量的关键,但是总的来说,学习资源不足是一个问题,真正能够实现有效的课外阅读的学生并不多。一方面,学生可以使用的课外阅读材料有限;另一方面,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导致阅读效果不理想。
         三、构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的对策
         (一)注重语文阅读的教学特点
         语文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语文阅读教学不仅着眼于学生如何使用语文及其动手能力,还着重于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多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全面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师生之间交流的发展,帮助学生增强情感交流能力。

在老师或其他学生的帮助下,一些对文本内容没有深刻了解的学生可以顺利地强化文章内容,并提高这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成绩。例如,教学《落花生》这一课,在准备作业时,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花生的图片和材料以及有关花生的俗语。在本课中,可以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鼓励学生对图片进行欣赏评价,并分享学生收集的照片,然后讨论花生的价值和花生的作用,并教导学生概括花生中体现的精神。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三个过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总结问题,并且学生获得了更全面的知识。同时,教师应总结良好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将微课融入语文教学中
         目前,大多数的语文教学微课程都是单独的课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讲座课程。在这些课程中,用于巩固知识、发展技能的课程相对较少,而且学生在课堂内外学习微型课程的机会也很少。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提高语文阅读微课的教学效果,应将微课完全整合到整个课程中,在上课前预览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基础并充分内化文章。课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教学方法和内容,制定适当的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强化,并将学习成果发送给老师。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制定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教学,还可以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授《珍珠鸟》时,教师可以在教室上课之前使用信息技术收集和组织有关《珍珠鸟》的文本、图像和视频,并将这些材料组织成三到五分钟的微型课程资源。学生观看这些资料,则可以对珍珠鸟进行深度的理解,了解珍珠鸟长什么样子。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他们将对课本学习更有兴趣,他们将更加专注,有更多的阅读动力,阅读效果会更好,阅读能力也会更好。课下可以布置一些关于鸟类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在下一堂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体会。
         (三)以读促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习。小学生是学习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可根据该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的心理和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组织教学写作活动,特别是对于那些阅读量少、写作有困难的学生,逐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在开始上课之前,先教学生搜索和阅读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彻底了解人物的背景知识,以便他们精通角色描述。阅读后,学生可以描述周围熟悉的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使用示例来帮助学生分析人物特点,这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取得良好的成绩。
         (四)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教科书的所有内容都是经过许多专家和科学家的反复审查和研究后才选出的,因此教科书中的文本很有代表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指导学生对课文概述的主要思想进行彻底研究。然后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最后引用文章。学生在阅读时会思考,然后他们对文本的内容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为文本的创作做出了贡献。例如,当学习文章《松鼠》时,老师首先帮助学生多次阅读文章的内容。阅读后,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技巧。例如,作者开始描述松鼠的外观、喜好和生活习惯。然后让学生以课文为例进行文案写作练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要思考一下即可轻松创作自己的新作品。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有深入的了解,也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创造力发展空间,为写作技巧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论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的开展,并注重高效阅读教学课堂的构建,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养,提升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汤平平.构建小学语文品质阅读课堂的相关研究[J].名师在线,2019(34).
         [2]杨丽娟.小学语文高年级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J].新课程(上),20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