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王蓉
[导读] 文章主要针对呼吸科危重病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王蓉
        南通市中医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呼吸科危重病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手段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观察观察组及对照组护理管理评分、护理事故纠纷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护理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缺陷、护理投诉及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科重症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关键词:护理风险;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应用;改善效果
        引言
        在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各类不良事件,因此这就要求院内加强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警惕性,对于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进行及时干预,最终降低整体的意外发生率。另外考虑到危重症患者,往往病情变化迅速,生命体征不稳定,在护理中必须提高警惕性。例如,很多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发生并发症,容易激起家属情绪暴躁,诱发医患纠纷。可见,这一护理管理措施也成为时下关注的难点。基于此目的,本文通过对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展开深入研究,试评价其对呼吸科重症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医院2019年5月~2020年3月收治呼吸科重危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纳入标准:与医护人员可以实现正常交流,患者具备完善的语言功能,没有出现功能障碍;入组患者对于本次调查持有同意态度、患者家属对于研究完全知晓,并对于知情同意书进行签订。排除标准: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利用随机分配法为患者实施小组分配,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人及对照组40人。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18±3.72)岁,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23±3.67)岁;本次研究受伦理委员会认可并实施批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过分析,指标信息具有相近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实施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科常规护理模式,包括日常病房检查,卫生管理,提醒患者遵医嘱服药,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者心理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应对措施,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护理管理风险因素识别
        根据具体案例总结以往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归纳呼吸内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合格,基础操作不规范;抢救流程不熟练;相关急救器械及药品使用不熟练;对新的护理技术掌握不到位;风险意识、服务意识薄弱;人员分配不合理;医患关系不和谐;病房医疗设备不齐全,设施陈旧;患者依从性差,配合度低等。


        1.2.2 护理风险管理
        ①将观察组护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团队,根据归纳出的风险因素并结合不同疾病发病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周密护理对策;②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是护理工作中的关键因素,应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低年资护理人员,应定期考核相关护理知识及医疗器械操作;③为减少或避免患者感染事件发生,一定要强化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④加强风险管理知识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定期检查科室急救药品储备情况,做好急救设备保养工作;⑤保持病房地面整洁、干燥,根据患者疾病类型调整病房温度和湿度,如哮喘患者病房温度宜28℃,湿度≥80%,肺心病患者病房温度宜25℃,湿度50%~70%;⑥呼吸疾病患者夜间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因此夜间可根据情况给患者输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患者夜间发病,患者夜间睡眠取高枕卧位或坐卧位,有助痰液排出,避免痰窒息;⑦针对昏迷、咯血、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病患应采取特殊化管理,加强病房监控力度,有必要可安排人员实时监测,严密观察病情;针对需氧疗患者应控制好氧流量和流速,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作出合理调整。
        1.2.3完善相关护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及输血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操作,避免危险事件发生,确保血液用品安全输入;建立静脉护理措施;根据护理工作中实际情况完善补充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理制度的培训力度。
        2结?果
        2.1护理管理评分
        护理管理以病房管理、消毒管理为作为评分标准,实验组的消毒评分及病房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事件的发生率
        实验组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3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及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呼吸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多变,而且很多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她们在住院期间缺乏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另外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因此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很大挑战,对于整体的护理水平要求提高。从以往的临床护理工作来看,在呼吸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发生护理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三大方面,首先为患者自身因素,例如心理情绪、健康状况、是否遵医等;而来自护理人员方面的风险则由于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对于呼吸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缺乏足够的护理经验,而且在面对风险时应变能力较差;最后与病房环境也有一定关系,例如医疗设施老旧等原因也会引起各类风险发生。由此可见,对于呼吸科收治的危重患,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全方位的护理保护,最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受近些年来空气质量的影响,呼吸道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威胁,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和风险。医院为提高呼吸危重症患者治疗水平,已经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本次主要对风险管理护理和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关注治疗期间的风险,可以更好地处理医患纠纷、意外事件等问题,保证患者呼吸效果,护理有效率可提升至96.0%,使患者呼吸频率、心理和pH值等都处于正常范围。同时可以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至96.0%,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李俊慧,程诗巍.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6):111-112.
        [2]严文娟,孙欣,孙俊娟.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8):125-126.
        [3]孙方玲.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5):736-738.
        [4]罗晓,胡凌云.创新管理模式对持续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14):1966-1968,1976.
        [5]刘恒,吴燕,蒋炜,等.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差错统计分析及防范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1):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