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规范化管理措施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保润,袁兴慧*(通讯作者),马瑞
[导读] 研究在静脉治疗中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保润,袁兴慧*(通讯作者),马瑞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静脉治疗中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静脉治疗的148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各7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及研究组(规范化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治疗中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不良事件,保证静脉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护理质量
        静脉治疗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其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药物、血液制品等,静脉治疗能够迅速达到治疗效果,在危重症病人以及急诊病人抢救中静脉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1]。与此同时静脉治疗过程中无菌操作不当、输液速度不合理、导管扭曲等增加了不良事件风险,影响静脉治疗安全。因此在静脉治疗中应当加强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应用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探讨其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静脉治疗的148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各74例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男性69例,女性5例,年龄65岁-93岁,平均87.09±3.56岁。研究组男性70例,女性4例,年龄65岁-93岁,平均86.52±3.75。组间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治疗前护理人员告知病人静脉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说明引起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落实基本的知识宣教。治疗过程中妥善固定管路,定时监督病人穿刺位置有无异常。研究组进行规范化管理,如下。
1.2.1成立静疗小组
        从住院部、门急诊中选择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成立静疗小组。针对静脉治疗展开护理工作,搜集临床中常见不良事件,小组集中对专业性问题进行讨论,定期组织会议,解决临床中常见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1.2.2护理培训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组织静脉治疗护理培训,明确每一次培训的目标,有序进行理论、操作培训。以多媒体、讲座等进行组织进行再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达到培训目标的护士通过考核。通过护理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静脉治疗操作技能、护理技巧、用药剂量、频率、输液速度、穿刺技巧,减少人为失误。
1.2.3提供护理咨询
        PICC、CVC长期置管患者加强居家保健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对病人提供护理咨询,对置管患者提供后期维护与指导,患者每次前来治疗时评价导管情况,出院时告知注意事项。出院后电话回访,告知PICC、CVC置管维护技巧。
1.2.4 并发症护理
        护理人员穿刺、置管等操作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原理,固定导管,控制输液输血速度。落实导管维护教育工作,预防并发症。注意穿刺、置管皮肤状况,及时处理堵塞、 静脉炎、感染等。若病人长期居家则需将并发症表现告知患者,并对其说明有并发症发生应当及时就医。
1.3 观察标准
        (1)护理质量。从给药、穿刺、导管维护、控制感染方面进行评价。(2)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两组发生不良事件例数,对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对比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静脉治疗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手段,该治疗方式为侵入式操作,因此人为因素对治疗效果有较大的干扰。若护士安全意识不足,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发生不良事件,影响静脉治疗效果,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后果[2]。因此针对静脉治疗护理应当加强管理力度,提升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操作能力。
        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为护理人员提供专业性的教学,强化其静疗技能,深化对职业的理解。成立静疗小组,由专人负责静疗护理管理事项,加强监督力度,集中解决静疗中高发不良事件,促进医院静疗护理质量的不断进步[3]。护士是静疗工作的主导者,展开护理培训工作,通过理论、实践教学等加强护士静疗操作能力,降低人为失误风险。开设专科门诊,将静疗护理工作进行延伸,为患者居家护理提供指导,院内院外两手抓,全面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4]。针对本次实验结果可发现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规范化管理措施提高了静脉治疗护理的可靠性。
        总而言之,在静脉治疗中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不良事件,保证静脉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曾巧灵, 黄玲.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11):209-210.
[2]武才温.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60):249.
[3]臧静岩, 井少玲, 高玉倩,等.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036):282.
[4]冯敏容, 张萍. 静脉治疗专业小组联合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24):4041-40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